我的老婆是牧师_逆颜
2122读书网 > 我的老婆是牧师 > 我的老婆是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我的老婆是牧师》

 我不是没有见过比这更残忍的场面,可是这实在是太快了。上一秒他们两个人还活生生的在我的面前,下一秒就成了两具尸体,而且,杀他们的人居然是离岸。。

  不管外面旱成什么样子,也不管百姓如何饥苦,皇宫里仍然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不管是花园里的鲜花,还是各宫中的美人,皆是竞相争艳。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我看不若改成“宫娥不晓民间苦”放在当下更恰当。

  她看着我,眼神中带着疑问。我不欲多说,径自离开了。

  那女孩儿一愣,满脸疑惑,不解的打量着我,“姑娘,你在说什么?什么剧组啊?”

  韦贵妃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总是让我心生排斥,可是我没有办法和她对着来,即使明明知道她是错的,也只能伏低做小。我说道:“既然娘娘的猫没有事,就请娘娘大发慈悲,饶了她吧,我想有了这次的教训,她以后定然不会再犯了。”

  吐谷浑使者看着高阳,不卑不亢的说道:“臣在吐谷浑是依兰公主的婢女没错,看是来使大唐,臣代表的就是可汗和公主。”

  程知节道:“吴王殿下英勇神武,大有皇上当年的风范。”
  “什么?”曼舞惊讶的说道:“为什么我从来都不知道。我还以为她的嗓子在那场大火中毁掉了,就像我的脸一样。”轻歌边说着边隔着面纱抚上自己的脸,眼神哀切。离岸握着她的手紧了紧,似是在告诉她没有关系。

  受伤休息的这段时间,我没事就练练字,浇浇花,到御花园逛一逛,或是趁着清晨太阳未出来,收集一些玫瑰、兰花上的露水,以备泡茶之用。

  水音了然,说道:“我明白了,你们一定是觉得吐谷浑派来的使者扫了大唐的面子。”我反问道:“难道不是吗?”水音说道:“你可别小看了那个女使,她名为吐谷浑公主的婢女,实际上在吐谷浑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
  我走进去,不好意思的说道:“打扰了师父静修,实在抱歉。”

  若是在现代有人这样说。我一定是照单全收。可是到了大唐,脸皮也薄了起来了,听了这话,脸愈发地红得厉害了。

  难怪,依兰公主不惜陈兵,冒着与大唐交战的危险也要让杨小姐嫁给李恪。原来那根本就不是她的什么干女儿,而是她的亲生女儿。这个女儿有自幼便离开她身边,为了弥补心中对女儿的亏欠,她自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女儿的心愿了。我暗暗冷笑,心想,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个消息她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在听到我的话时,拿着梳子的手还是一顿,很快的,又恢复了手上的动作,只“哦”了一声。

  承乾摆摆手,一脸嫌恶的说道:“赶紧把她拉走。”

  我有一丝困倦,微微的闭上眼睛,声音含糊的说道:“我们明早再回去好不好?”说完脸一红,好像是在暗示他什么。他并未在意,柔声道:“好,是不是困了?困了就睡一会儿吧。”说完,把我从他的腿上扶起来,站起身将两幅草席叠放在一起。
  外面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我心下一喜,终于出现第二个人了,我都快被面前这丫头弄疯了。我抬头朝门外看过去,只见一个身穿青色唐服的人从门外跨了进来,以我在专业课中对唐史的了解,从他的穿着来看,应该是唐朝的皇亲贵族,弄不好还是亲王皇子之类的。他长得干净帅气,嘴角含笑,让人看了就觉得舒服。只是他长得这么帅,我怎么从来没在电视上见过他呢!

  随行的人中属尉迟敬德武艺最高,为了李世民的安全起见,他的帐子就设在皇上皇后旁边,而李勣的帐子紧挨着尉迟敬德的。

  我点点头,说道:“但愿吧。”
  他的手上留下了我深深的齿印,渗着血。我又是恨,又是心疼。眼里滴落的泪水一滴一滴的落在他的手上。他转过我的身体,手指轻柔的抚过我的脸,帮我擦掉眼泪,说道:“你放心,我答应过你的事,必定不会食言。”

  “我当然是要和他在一起的,除了他,我是不会嫁给别人的。”

  高阳看着远去的车队,叹声道:“我真羡慕她。”
  就这样,我在山脚下住了半月有余。这日,娥设忽然前来,身后一个随从也没有带。他大概是见我看到他之后神情太过紧绷,温声道:“你不用担心,我来只是想和你一起吃一顿饭。”

  好像过了很久很久,他终于掀开我的盖头,映入眼帘的是他俊朗的面容和温柔的眼神。我想了很久的对白,这一刻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傻傻的看着他。

  “王妃身体如何?”李恪问道。

  我打发掉侍卫,向前走了一段距离,感觉距离差不多了,先是把手上的镯子摘下来扔到雪地上,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故作惊恐地大声喊道:“来人啊!有刺客!快来人啊!”

  在冬季开始了两个多月之后,我终于看到了来到大唐之后的第一场雪。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天地之间素白一片。雪下了没一会儿,地上的积雪就已经没过了鞋面。房间里虽然生着火炉,感觉上仍是阴冷的。我在房间里呆得闷得慌,披上斗篷,推门走进了漫天飞雪。走出门的那一刹那,顿时觉得天地苍茫。

  我接过,说道:“正是这只,多谢殿下。”
  李恪看了我一眼,向沁月轩的方向走去。武才人看着李恪的背影,说道:“早就听说吴王殿下文韬武略,经过了这次旱灾才知道所言不虚。”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