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一天我失忆了+番外_师母
2122读书网 > 离婚前一天我失忆了+番外 > 离婚前一天我失忆了+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离婚前一天我失忆了+番外》

 在这个昏暗的世道里,鸦片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无法抵抗的*——穷人龟缩在烟馆里冒着欠债被剁掉手指的风险吸,富人则在自己的家里悠然的吞云吐雾,挥金如土。总之,中国人不仅在物质上穷困到极点,在战争中落后到极点,在精神的萎靡上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如多年前林则徐曾向道光皇帝上书所云,“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与你定下婚约?”我猛地站起身来,眼睛里射出鄙视的目光。

  思华斋是仿照唐代的古建风格设计的,色调清浅,恬静优雅。简约舒适的地台,几个刺绣的软靠垫,正中摆着一张精致的楠木小桌,上面端放着一整套名贵的紫砂茶具,配上翠*滴的竹帘,营造出古典的唯美格调。

  渠绍祖今天一定是抽了不少大烟,说的话不算多,但很多话都是重复着说两遍。

  我没有理睬他。

  我竟然没有察觉离自己三四步远的地方何时站了一个人,是秦玉峰。

  他送给我手里。
  “你来则为客,不必亲自操劳。”我说道,同时挪过茶壶、茶杯,到自己面前,开始温壶烫盏。

  我还是第一次见她。想不到年近三十的她依然身材姣好,容颜俊丽,虽然不饰奢华,却也雅致。

  他跟上来,挡住我的路。
  到了百合楼,见到了元存勖。他知道我们要来,便早已命人准备了三间僻静的包间,收拾好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在母亲和大嫂面前甚是恭谨,毫无倨傲之气,而且还给母亲和芸儿各自准备了一样礼物。

  可惜,渠家的名声早已响遍三晋商圈,再怎么捂,也挡不住我这样的“穷人”来借钱。

  “这里没有你的事。”元存勖厉声说道。
  我听了,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反应,方文氏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惊慌失色的来找我询问方云笙的情况。我以为她接到了什么信息,甚是惊讶——但想想也不大可能,任何一个伙计都不可能随随便便给她报信的。

  “也许过了这个学期。需要看看局势,现在学校的情况不是很好。这一批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就不错。”

  “我知道,你只扶女人,好凸显你的绅士风度!”我调侃着他,坐在地上开怀的笑起来。
  “是我请他来做事的。”我很直接的说。

  “至少现在是。”我看着他,鼓足勇气却依旧哀伤的,点了点头。

  屋内一股浓烈的酒香烟气迎面扑来,让我生出一种很想放纵自己的*。
  回头想想大哥留下的产业,也是如此,顺其自然吧。撕破的关系不必费心弥补,潜在的机会倒是可以把握。由是,我尽可能减少在本土的生意往来,渐渐淡化和那些所谓世交好友的来往,而一步步将家族产业的重心挪向东南亚一带。甚至打算派人去欧美一带看一看,毕竟,如果战争结束——我相信它终有一天会结束,棋局先布,到时候也好落子。以此也能解决生意上的一时艰难,同时不误王家之业的长远发展。现在,无以伸展手脚的情况下,如我一类颇有想法之人自然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笼中,以家庭和个人安命为主,小心翼翼,不惹当局,等待时机。

  “这件事完后,和我一起回去吧?”

  他的清澈的眼神写满了“痴”字。
  转日再去监狱,发现方云笙已经被转到受到高级监控的牢房,不许再见。再托人送钱去打听,说地方上的警察局近日就要将他们几个人押赴雅加达(印尼首府),那样就可能面临终生囚禁或是枪毙的危险。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将他们转出棉兰,通话的警员说可能是上面考虑到此事对当地华商的影响,不肯在当地行刑。说法准确与否,也未可知。

  (爱多利亚路:民国时期,上海公共租界内有一部分路名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爱多亚路乃是纪念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我听了,才有些恍然,“原来是这番禅理。从什么时候起,你也开始研习佛理了?”

  我听了,只能默认,也没有力气再说话了。我猜想此时自己的后背上一定出现了一道道红红的印子,惨不忍睹。

  “不。他——他并不想害你。”我说着善意的谎言,不希望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

  “是日本天皇?”我问,“投降了?”
  他没有反驳。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