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和你年年有今日》
新书推荐:
第一章回归线(骨科)
第二章记得当年东风旧
第三章颅内春日(1v1)
第四章妖灵动漫社
第五章顾氏双生子的玩具2V1
第六章且下琼楼
第七章再组相对论
第八章谢家有女
第九章跟死对头互换身体后
第一十章御书屋备用
繁塔之下兵戎严整,密密匝匝如同铁阵。。
“这……九殿下没说,臣也没敢多问。”
她心间有些酸楚,转过身伏在他胸前,道:“可要是没有那么一天呢?”
“已经结束了。原本还要再留一会儿,但看着天色不佳,众人便都提前散去。”他放低声音道,“我才趁着这个机会到这儿看你。”
“来人。”她撑坐起来,唤来了内侍,“去看看端王是否留在王府,如果在的话,命他即刻进宫见我。”
“要找东西包裹一下……”她自言自语地找了一圈也寻不到能用的东西,只好从怀中取出帕子,将纸包内的黏稠药粉倾倒其上,然后抬头道,“把这个包在你最疼的地方。”
“先考傅公讳泽山……先妣傅母王氏太孺人……”前面两块灵位上的字迹赫然在目,而其后另有三块灵位,果然写着傅昶夫妇与傅蓁的名讳。双澄望着这五块灵位先是一愣,继而忽想到之前自己回到苍岩山时在师傅房中找到的东西。
“昨天洗的还没有干透呢,再说现在又不是冬天了,光着脚也没事。”双澄有些赧然。她的衣物并不多,尽管端王叫人给她送来过一些生活必需,但很多都被她退了回去,她用不惯那些精致华美的东西。
她红了脸,堪堪留在了原地。九郎未曾看她,顾自取过衣袍进了屋子,就连端王府的仆人要跟入,亦被他婉拒。端王见屋门闭上,方才来到她近前。
元昌叹息一声,“等雨停了再说,你可千万不能再出事!要不九殿下会将我骂死!”
此后的几天内,太清宫众道士继续那太平醮的仪式,九郎还是循例前往太极殿进香。双澄病愈之后,依旧以少年的装束随同其他侍从守在殿外。因九郎不能随意走动,她与他只能在入殿与出殿时相互见到,而周围人员众多,两人即便相见亦不能交谈,双澄甚至都不敢多看他一眼。
荆国公主一愣,但很快又正色道:“我才不信,她要是真的远走高飞了,你会天天待在这儿看书习字?!自小我就跟你玩得最多,可你现在长大了,喜欢上宫外的娘子,就把我冷落一边,连真心话都不与我讲!”
她还是拿后背对着他,身子蜷成一团,犹犹豫豫地点点头,却又摇摇头。他安慰似的吻了吻她滚烫的脸颊,然后慢慢躺下,从背后抱着她不说话。
“可惜啊!”他随后又长叹一声,“少将军却严词拒绝,甚至告诉我说,他早就知道我的真实身份,只是因为见我一心效忠于他,才故意装作不知。在他看来,要是我聚众哗变,便更是坐实了朝中大臣对老将军暗中通敌的揣测,而我手下的那些人手,也根本不足以威胁想要铲除傅家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双澄诧异道,“父亲到底是不愿见我还是另有苦衷……”
他小心翼翼地走到近前,抬头问她:“双澄,你冷吗?”
她微微一愣,轻手轻脚走到床前,小声唤他:“九郎,九郎。”
“我想也不会。九哥又不是没见过美人。”
九郎这才坐下慢慢展开查看,这纸上记录得甚为仔细。五天以来他每日见了哪些人,去了什么地方,都如实记下。包括其身边随行官员的行踪,也都记录有据。
“那为什么不能留下来?!”他一撑座位猛地站起,摇晃着身子将她用力搂住。双澄小小的身体在他的臂膀间显得格外轻飘,本是僵硬着仿佛冰石,继而却又柔软如云,只是无力地伏在他肩前。
“爹爹也知晓九哥性情固执,平日看他不声不响,可一旦认定若再遭反对,必然更激起他的反抗。依臣看来,指婚之事本该慎重,爹爹何不假以时日,等这阵子风波稍事停歇,臣也好劝解九哥,以免弄得父子反目,倒是让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端王顿了顿,又诚恳道,“臣知道最近爹爹为了推行变法之事日夜操劳,心情自是不畅。而满朝文武中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九哥虽然不涉足朝政,但他身份特殊。爹爹对他的所为,只怕都在臣子们眼中,也在天下人眼中。臣想到此,便忧心忡忡,故此一定要提前赶回,请爹爹三思。”
九郎在侧殿转弯处停下脚步,正视着他道:“我一时没法跟你说清楚……冯勉,明日清早官家会去繁台登塔祷告,那时双澄应该就会出现。但我恐怕无法前去,到时候若是双澄遭遇险情,还请你尽力而为,护她安全。”
尖啸着的朔风自峰峦间扑挟而来,卷乱了本就纷扬的雪。山崖间的松柏本已覆了厚厚一层白,风势一紧,便有冰雪自枝头坠下深崖。
九郎闷闷然坐在池边,“若不是你提议,我又怎会带她来?”
“现在就去取来。”元昌抓着田进义便走,双澄跟在其后,不经意间回头张望。暮色沉沉,寒鸦凄凄,似乎只有他们三人在荒野间踽踽。
她蹙紧了眉,觉得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但九郎始终坐在一边不说话,她也没办法再追问下去,只好道:“那端王的意思是,只要我听话跟着九郎走,你就能帮我找到父亲?”
她被推挤着到了御街边,遥望前方,也不知官家是否已经登上了宣德楼。其实自己也不确定要找的人是否会在此处出现,只是想到这儿是汴梁城中最繁华之处,或许九郎也会来此观灯……但眼下人群如海潮涌动,即便相熟的人就站在不远处,只怕也难以见到。
“双澄,你干什么?”他抓着她的肩膀,吃力问道。
“大人果然想得周到,难怪刚才叫人去准备一些旧家具了。”掾吏说着,替徐茂钟撑起了纸伞,陪着他慢慢走下台阶。徐茂钟在府衙门前细细巡视,身边众人陪着笑脸道:“卑职们见识浅陋,从未见过东京府来的贵胄皇子,倒不知端王殿下性情如何?”
“这……九殿下没说,臣也没敢多问。”
她心间有些酸楚,转过身伏在他胸前,道:“可要是没有那么一天呢?”
“已经结束了。原本还要再留一会儿,但看着天色不佳,众人便都提前散去。”他放低声音道,“我才趁着这个机会到这儿看你。”
“来人。”她撑坐起来,唤来了内侍,“去看看端王是否留在王府,如果在的话,命他即刻进宫见我。”
“要找东西包裹一下……”她自言自语地找了一圈也寻不到能用的东西,只好从怀中取出帕子,将纸包内的黏稠药粉倾倒其上,然后抬头道,“把这个包在你最疼的地方。”
“先考傅公讳泽山……先妣傅母王氏太孺人……”前面两块灵位上的字迹赫然在目,而其后另有三块灵位,果然写着傅昶夫妇与傅蓁的名讳。双澄望着这五块灵位先是一愣,继而忽想到之前自己回到苍岩山时在师傅房中找到的东西。
“昨天洗的还没有干透呢,再说现在又不是冬天了,光着脚也没事。”双澄有些赧然。她的衣物并不多,尽管端王叫人给她送来过一些生活必需,但很多都被她退了回去,她用不惯那些精致华美的东西。
她红了脸,堪堪留在了原地。九郎未曾看她,顾自取过衣袍进了屋子,就连端王府的仆人要跟入,亦被他婉拒。端王见屋门闭上,方才来到她近前。
元昌叹息一声,“等雨停了再说,你可千万不能再出事!要不九殿下会将我骂死!”
此后的几天内,太清宫众道士继续那太平醮的仪式,九郎还是循例前往太极殿进香。双澄病愈之后,依旧以少年的装束随同其他侍从守在殿外。因九郎不能随意走动,她与他只能在入殿与出殿时相互见到,而周围人员众多,两人即便相见亦不能交谈,双澄甚至都不敢多看他一眼。
荆国公主一愣,但很快又正色道:“我才不信,她要是真的远走高飞了,你会天天待在这儿看书习字?!自小我就跟你玩得最多,可你现在长大了,喜欢上宫外的娘子,就把我冷落一边,连真心话都不与我讲!”
她还是拿后背对着他,身子蜷成一团,犹犹豫豫地点点头,却又摇摇头。他安慰似的吻了吻她滚烫的脸颊,然后慢慢躺下,从背后抱着她不说话。
“可惜啊!”他随后又长叹一声,“少将军却严词拒绝,甚至告诉我说,他早就知道我的真实身份,只是因为见我一心效忠于他,才故意装作不知。在他看来,要是我聚众哗变,便更是坐实了朝中大臣对老将军暗中通敌的揣测,而我手下的那些人手,也根本不足以威胁想要铲除傅家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双澄诧异道,“父亲到底是不愿见我还是另有苦衷……”
他小心翼翼地走到近前,抬头问她:“双澄,你冷吗?”
她微微一愣,轻手轻脚走到床前,小声唤他:“九郎,九郎。”
“我想也不会。九哥又不是没见过美人。”
九郎这才坐下慢慢展开查看,这纸上记录得甚为仔细。五天以来他每日见了哪些人,去了什么地方,都如实记下。包括其身边随行官员的行踪,也都记录有据。
“那为什么不能留下来?!”他一撑座位猛地站起,摇晃着身子将她用力搂住。双澄小小的身体在他的臂膀间显得格外轻飘,本是僵硬着仿佛冰石,继而却又柔软如云,只是无力地伏在他肩前。
“爹爹也知晓九哥性情固执,平日看他不声不响,可一旦认定若再遭反对,必然更激起他的反抗。依臣看来,指婚之事本该慎重,爹爹何不假以时日,等这阵子风波稍事停歇,臣也好劝解九哥,以免弄得父子反目,倒是让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端王顿了顿,又诚恳道,“臣知道最近爹爹为了推行变法之事日夜操劳,心情自是不畅。而满朝文武中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九哥虽然不涉足朝政,但他身份特殊。爹爹对他的所为,只怕都在臣子们眼中,也在天下人眼中。臣想到此,便忧心忡忡,故此一定要提前赶回,请爹爹三思。”
九郎在侧殿转弯处停下脚步,正视着他道:“我一时没法跟你说清楚……冯勉,明日清早官家会去繁台登塔祷告,那时双澄应该就会出现。但我恐怕无法前去,到时候若是双澄遭遇险情,还请你尽力而为,护她安全。”
尖啸着的朔风自峰峦间扑挟而来,卷乱了本就纷扬的雪。山崖间的松柏本已覆了厚厚一层白,风势一紧,便有冰雪自枝头坠下深崖。
九郎闷闷然坐在池边,“若不是你提议,我又怎会带她来?”
“现在就去取来。”元昌抓着田进义便走,双澄跟在其后,不经意间回头张望。暮色沉沉,寒鸦凄凄,似乎只有他们三人在荒野间踽踽。
她蹙紧了眉,觉得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但九郎始终坐在一边不说话,她也没办法再追问下去,只好道:“那端王的意思是,只要我听话跟着九郎走,你就能帮我找到父亲?”
她被推挤着到了御街边,遥望前方,也不知官家是否已经登上了宣德楼。其实自己也不确定要找的人是否会在此处出现,只是想到这儿是汴梁城中最繁华之处,或许九郎也会来此观灯……但眼下人群如海潮涌动,即便相熟的人就站在不远处,只怕也难以见到。
“双澄,你干什么?”他抓着她的肩膀,吃力问道。
“大人果然想得周到,难怪刚才叫人去准备一些旧家具了。”掾吏说着,替徐茂钟撑起了纸伞,陪着他慢慢走下台阶。徐茂钟在府衙门前细细巡视,身边众人陪着笑脸道:“卑职们见识浅陋,从未见过东京府来的贵胄皇子,倒不知端王殿下性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