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gl_绝地电诈
2122读书网 > 桃李不言gl > 桃李不言gl
字体:      护眼 关灯

《桃李不言gl》

 在记忆之中,自己从未曾将溶儿放在膝盖上,未曾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读书,未曾与他同骑一马,未曾亲自指点他的骑射功夫,清儿那般的娇贵盛宠,这个儿子是从来没有过的。。

  郑溶道:“这有何难?水灾泛滥,一溃千里。我们来的时候,从这延平镇往北而去,两日的行程内,更无有半个行商之人。你想想,这个小小的延平镇,怎么会突然冒出来这样多的商队?正值春雪初融,水患之祸不知何时又会再起,既然他们不惜冒着水患再来的危险来此,必然有大利可图。在这水患的当口儿上,有什么平日间难得的生财之道?有什么能让这些商贾不远千里,冒死前往?”

  世上的女子,哪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容貌?独独她居然能对她自己下这样的狠手,狠到罔顾性命,狠到如此决然不过是为了算计于他,报复于他!

  王旬本站在苏萧后侧,见前面的人影逆光站着,身形摇摇欲坠,单薄得几乎要化羽而去,忙一步抢上前来,双手扶住她的肩膀,只觉得那白衣下的一双肩膀瘦弱得硌手,让人平白地生出一点心酸来。

  他的唇滚烫而炙热,紧紧地贴在她的肌肤之上,仿佛要将她冰凉的身体一寸一寸尽数燃烧起来。天地万物早已消失殆尽,退到了上古洪荒之中。天地之大,可他却霸道而固执地占据了她每一次呼吸,她努力睁大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她的世界只剩下他的眉眼,他嵌着血红玛瑙的玉冠,他繁复精致的织金锦袍,他微带着硬茧的手指,他低低喘息的气息。

  五儿觉得苏大人是个不会为难下人的好人,辛大人足足给了她父母十两银子,这下等水灾过去,家里又能修上房子了,年迈的父母也不用沿街乞讨。她暗暗庆幸,自己遇上的又是苏大人这样好的人。在这样的时候,能遇上了好人,她的命还真算是好。

  郑清紧紧抓住郑溶的手,双目圆睁,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跟在郑溶身后嚷着要围猎观灯的小时候,“三哥,果然是你?”
  京城官场之中,你说什么东西流传得最快?自然是坊间流传的各式各样的小道消息,不单是文官,就连同武将,最擅长的功夫也是捕风捉影,口舌相争,搬弄是非,哪怕是一个没影的事儿,不出几日也能被描摹得活灵活现,端的是有鼻子有眼,更别说内务府总管黄达得罪了瑞亲王,被直接关到了刑部大牢这样的大事儿了。

  郑洺被这言语中的磐石之意惊了一惊,声音沉郁:“你居然——”眼前的这个人,他明明知晓那苏萧与郑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明明知晓那苏萧背叛了自己,却依然将那苏萧当做是自己的结发之妻!

  妙仁一言不发地弯下腰去,伸手至那少年的鼻尖试了一试气息,那少年相貌本就极好,现下那眉间却不知何时染上了几滴血迹,仿佛暗夜中的一丛血蔷薇突兀地绽放在白玉似的皮肤上,衬得一张极清秀的脸反倒显出些艳丽到极致的潮红来。
  他忙上前一步道:“殿下,这位姑娘怕是身子平日间便有些弱,故而晕了过去,待我开个方子,再将养些时日,便可恢复如初。”

  郑溶拣起起棋盘上的黑子白子,慢条斯理地将残局上的棋子一个个地扔回到棋篓子里,他手边的这副棋,原是那老和尚的,棋盘是在个石头桌子上划出的横平竖直十九条纵横线,棋篓子也是竹篾条编的,甚是简陋。

  苏萧站在王旬的门边儿上,听着王旬与平福两个的话,眼前却不由浮现出当年阿兄领了五品衔儿的景象。当年阿兄升五品,家里也是那般热闹,又是烧尾宴又是流水席,镇日里的戏班子,唢呐吹打,锣鼓震天。
  那侍卫正跪在下头磕头不已,见问便抖抖索索地答道:“殿下……外头……外头……”

  永不相见。

  那人上前附耳低语,随着那人的话,郑求方才还自若如常的脸色却一寸一寸地阴沉了下去,还未等到那人说完,他陡然站起身来,众人面面相觑,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到他慢慢地环视过众人,咬牙道:“本想守株待兔,可如今这样的情形,同在悬崖边上行走一般,实在是不得不拼死一搏了!”
  惜字胡同素来安静,因着现在时辰还早,摆摊开店的俱没有开张,唯有胡同口的老槐树上头停了一只鸟儿,那鸟儿被人的脚步惊了一惊,一时间振翅而飞,直直冲入云端——

  若这便是她一心所求的,若她生性便是这般地凉薄,若她执意不肯让他在她心口上烙下烙印,那便让他亲手在她的伤口上烙下这个烙印又有何妨?况且——况且他又如何放心将她的生死交由这不相干的旁人?

  郑溶道:“前几日去过了。”
  苏萧袖内袖了一张请柬,“啪——”地一声合上手中的折扇,扇骨朝着船家女肩膀上轻轻一点:“敢问姑娘的小船儿可否借在下渡江一用?”

  晚间,他与几名待考的士子围坐在地龙边上,窗外落雪千里,屋内正当中的美人耸肩瓶里供着一支清梅,梅香四溢,傲视霜雪。火光映照着他的脸竟有些微微发烫,他站起身来,朗声长吟:“碾玉为骨雪为肤,怎肯屈作襟边舞。”

  皇上近来身染微恙,久未御朝,见了折子亦是大喜,第二日抱病上朝,命了礼部紧锣密鼓地将仁孝长公主大婚的嫁妆一一预备起来。因着现下又逢五月端阳,皇上特在百福殿赐宴群臣,款待西凉使臣,一来是庆贺两国联姻之美,兼而又有在外臣面前彰显本朝盛世太平之意,故而准备得格外隆重。
  若是执意隐瞒那苏筝的身份,便是一场秘而不宣的龙阳之事,皇子所狎之人,竟然是上了龙头榜文的六部官员,这街头巷尾的坊间流言,抹黑的岂不是百年之后的圣君盛誉?况且,那苏萧隐名入仕,乃是欺君大罪,皇子知而不报,这一层罪可轻可重,往轻了说是不拘小节,往重了里讲便是结交朋党以图不轨,这一场祸事延及的不仅是一己之身。

  见此番景象,邱念钦在一旁不由地唾弃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小的皇子郑淳才堪堪七八岁的光景,早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得啼哭不止,正被乳母搂在怀中安抚,郑清本伏在榻前,双泪横流,口不可语,闻言半晌方抬起头来,朝着王忻誉道:“右相大人,本王三哥尚不在御前,这诏书便是现在就要宣了么?”

  长公主媚眼如丝,从郑溶手中抽出那一张纸,道:“这东西,我可差了人搁在父皇御书房的多宝阁上,三哥哥不想听一听父皇怎么说的么?”

  郑溶缓步走了进去,却瞧见里头朱户旁的妃色描花帘帐俱是放了下来,外头的日头虽然好,却只从那妃色描花帘帐上透得了一点隐隐约约地暗红,外头的一点日光蜿蜒而沉默地流淌下来,从那朱户上头流淌到百花粉墙上,再默不作声地流淌到乌沉沉地石砖上,再流淌到端坐在妆台前的长公主的身上。

  第二日,厨房里清蒸了一条鱼,香喷喷地摆上桌子,杜五爷看了看,再摇了摇头,用筷子拨弄拨弄鱼上面的葱丝,只尖着筷子挑了两根葱丝,就搁下了筷子。
  “喔,什么大事?”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