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麒李筱琪_吓唬他的
2122读书网 > 龙麒李筱琪 > 龙麒李筱琪
字体:      护眼 关灯

《龙麒李筱琪》

 那婆子应是,见丫鬟扶了朱老爷,那婆子就要赶紧往里面去,朱秀才想了想又叫住那婆子:“赶紧去追黄家的,就说,把人捉回来,给我送进书房去。”。

  不舒服?郑大奶奶瞧着吴娘子,吴娘子瞧向琴姐儿,郑大奶奶也晓得这话只怕不好和琴姐儿说,郑大奶奶对琴姐儿道:“女儿,你这会儿去厨房,瞧瞧燕窝粥好了没?”

  吴氏儿子也陪着哭了一场,走出去和那管家说了,定下明日一早,前去迎接灵柩。那管家还要返回自己家去,连杯茶都没吃就匆匆告辞。

  郑大奶奶瞧着三老太爷冷笑:“跪下?你当你是堂上官吗?发一声令,就要人跪下,你这会儿在我面前摆长辈们的架子,可当日在我父亲面前,你可是一口一个老先生的称呼。这会儿,我爹没了还没两年呢,你就这样欺负了?”

  相看?张秀才的手在桌上敲了敲,对伙计道:“这是要相看谁?”

  青娘拍下郑明德的手:“想那么多做什么?我是不信这天下没有报应的。”郑明德把青娘的手握的更紧,别人不是自己,何必以为,别人会和自己想一样的呢?

  宁榴推开虚掩的院门,看着这安安静静的院子,虽已经寻来了各样的菜种,那些菜种都还堆在一边,并没洒下去,这院子还是一片荒芜。
  刘七媳妇终于站起身,站在那并不敢走,只对青娘低声道:“奶奶,这里……”

  等郑大奶奶回了屋,见琴姐儿坐在窗边,用手托着腮,郑大奶奶上前抱住女儿的肩:“乖琴儿,想什么呢?”琴姐儿叹一口气:“娘,先生原先教我,休要多说是非,可我方才……”

  这么大的规矩,青娘在心里嘀咕一句,方才就嚷着要下来的郑续这会儿反而不下车,只是用手托腮,满面沉思。宁敏也有样学样,用小手托着下巴,满面思索。
  琴姐儿的头点的更重一些,青娘拍拍琴姐儿的手,和郑明德一起往外走去,越临近大门,青娘的脚步就越急促,郑明德也是如此,夫妻相视而笑。

  青娘挑眉看着宁榴,终于问出来:“这两日,村里来的打听你的人,是你们家的人?”果然吴管家他们来了已经好些日子了。宁榴点头:“是!”

  郑大奶奶勉强露出笑:“慢走!”青娘走出屋子,转身瞧郑大奶奶一眼,见郑大奶奶面上焦急之色没褪,青娘不由在心中一笑,带了绿儿就离开。
  郑大奶奶还在想着该怎么圆过去,郑明德的声音已经响起:“既然大嫂身体不好,那这件事,也不必经过大嫂,吴管家,你带了人,跟我进城去吧!”

  想着宁榴似乎想起了什么,眉头开始微微皱紧,手也不自觉地攥成拳头,猪圈里的猪叫了一声,宁榴收回思绪,不去想那些别的,好好的,等着和青娘成婚。

  青娘的眉微微一皱,推开众人走进院子。秀才娘子一手叉腰,一手对着几个请来的人指指点点,青娘的东西已经被扔出来不少。张秀才也在堂屋里对人道:“动作快些,把东西都扔出来,也好……”
  “这有什么?拿张片子去说就是。”张秀才这样的人,黄管家可是见过许多,压根不放在心上,张二叔急忙把黄管家拉到自己家里,让张二婶烫上酒来,细细商议了一顿饭的工夫,黄管家这才告辞。

  吴管家引着人先来拜见郑明德,一见了郑明德,那管家娘子眼里的泪就吧嗒吧嗒往下淌:“二爷您总算回来了,这么些年,这家里的人,可都惦记着您呢!”

  见三姑婆要走,苏娘子急忙伸手拉住她:“我不是这样想,只是,毕竟是杀猪的,我还要再想想。”
  “可不是,一年总有两三回呢,前些年世道不大太平,劫道的多。这几年虽说慢慢太平了,可这特别有钱的,也惜命不是。况且吴大哥前年还救了本地知县,那更是名声大噪,来请的人就更多了。”

  三姑婆也就坡下驴,从宁榴身后探出个脑袋:“我也不和她嚷,宁小哥,你的事,我放在心上呢,你放心,等再寻到个彩礼轻的,我再来寻你。”说完三姑婆就要往外走,见青娘还站在那里,三姑婆想叫青娘也走,话到嘴边说不出来,鼻子里面一哼就走了。

  “哦,他们把你吴嫂子,关进放着婆婆牌位的屋子了?”郑大奶奶话里带着几分讥讽,丫鬟应是道:“原本以为,他们要有什么手段,谁晓得不过是这样的手段!”
  青娘的声音唤醒了王婆子,王婆子抬眼看青娘,用手捂住眼睛,努力忍住泪!刘七媳妇下意识地上来接宁敏,青娘把宁敏放到刘七媳妇怀里,招呼她看好孩子,这才和王婆子走进屋!

  青娘面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笑,瞧着郑大奶奶:“你要真心里没有愧疚,为何历年公婆坟前,你只遣陈管家去,不敢亲自去,甚至,连吴管家你都不敢遣去。从来都是自诩孝顺的郑大奶奶,你能告诉我吗?”

  他们议论的声音虽然小,郑大奶奶却全听到了,郑大奶奶心中又气又急,眼泪都涌出眼角,全是因为自己没了丈夫,才来受这样的气,他们只会欺负寡妇!

  青娘惊讶地看着宁榴,宁榴面上笑容没变,瞧着张秀才:“秀才,你晓得的,我是个粗人,又是干杀猪这个营生的,不会讲什么道理,只懂的动手!”

  “你不是不明白,只是不习惯!”青娘笑吟吟地说着。这让宁榴的心猛地一跳,难道青娘猜出些什么?

  因此郑明德面上也露出笑容,对郑大奶奶道:“大嫂子说的,我全明白,不过那日三叔公和我说了,说着家里,没有大嫂为叔叔当家的,这么一算,我们一家子,吃的用的,连使唤的人,都是大嫂子的人,倒不如把这绸缎庄给了我,到时我们两边,虽还住在一座宅子里,但这吃穿用度,都我们自己出,这才是一家子长久相处的道理!”
  整个棚子里面,只能听到火盆内柴的噼噼啪啪声,还有就是外面的风声,两人坐在灵前,对着灵柩,更显凄凉。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