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魂教室_尊名
2122读书网 > 幽魂教室 > 幽魂教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幽魂教室》

 此刻,他挺着背,伸直脖子,扫视了一遍面前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军户队伍,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各位弟兄们,你们辛苦了。咱们张家堡的城墙终于赶在秋收之前全部包上了石砖,咱们周围几个堡里可都没有这样的进度,这可都是各位的功劳啊。再过两天,大家抓紧时间收了粮食,今年咱们就可以过一个又安心又充裕的年了。你们把城墙修得很牢固,今年的税粮我给你们每户减一石。”。

  开始的时候,萧靖北以为这徐文轩是受徐富贵的教唆,想靠近自己、讨好自己,好让自己对他多加关心。可是他又发现,这徐文轩虽然常套近乎,动不动就在自己身旁晃悠,却并不多说话,只是常常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欲言又止,好似满腹心事无从开口,令萧靖北郁闷不已,心中甚至怀疑这徐文轩是不是有不正常的倾向,只觉得一阵心恶。此时萧靖北本就心中记挂着事情,只想快些回家,哪里耐烦等徐文轩。因此,脚下的步伐不但未停下,反而加快了脚步。萧靖北是习武之人,脚步一快,便将徐文轩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徐文轩在后面吃力地追着,却见萧靖北已经远得成了一个小点,不禁停下脚步,叹了一口气。他踌躇了好几天,在心里反复酝酿,今日终于打算鼓起勇气向萧靖北说明心意,萧靖北却连让他开口的机会都不给……

  柳大夫笑了笑,又问:“可是芸姑姑既没有打你,也没有骂你,更没有不让你吃东西啊?你看看,她还给你做了这么多好吃的呢!”

  出门前,宋芸娘本想换上男装,但转念一想,当时之所以身穿男装,是因为修城墙时只要男丁,若是现在再穿男装,反而有对人不诚之感。不知为何,芸娘觉得萧靖北对自己以诚相待,自己便也不能再欺瞒他。

  宋芸娘直起腰,无奈地笑了笑,“刘大爷,我都在炕上躺了这么多天,骨头都躺软了。这么点儿小活不碍事的,就让我出出力吧,老是白吃白住的,还尽麻烦您照顾,多不好意思?”

  许安慧帮着宋芸娘一起洗好了碗筷,又将正屋和厢房里的桌椅摆放整齐。收拾完毕后,她记挂着母亲,便向芸娘告辞。宋芸娘想了想,也决定和许安慧一同去隔壁看看张氏。

  荀哥儿的身子晃了两下便稳住了,透过红盖头,芸娘看到一旁伸过来一双手,已经紧紧扶住了荀哥儿。
  谁知,萧靖娴主动开口:“芸姐,不如我帮你端这碗醒酒汤吧。厨房里的事情这么多,都是你一个人在忙活,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这些小事也让我帮帮忙。”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刘媒婆正在用她那高亢嘹亮的嗓音大声喧哗着:“宋老爹,你家宋娘子貌美如花,又贤惠能干,可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啊。之前的张家那般好的条件……算了,过去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当时我还为你家宋娘子惋惜,错过了那么好的郎君,可没成想,还有更好的缘分在后头等着呢。宋老爹,刚才我已经给你介绍了这萧家的情况,他家虽然才刚刚搬来,又住在城外,可他家萧四郎却是顶顶有本事的人,才来了一两个月,就升成了小旗。啧啧啧,这以后还不知会有怎样的造化呢,你家宋娘子就等着过去当官太太吧。”

  北方边境土地贫瘠,天气早寒,灾多收少,往往每亩能够收上一石便极为难得。有时候,好不容易收好了粮食,却又遇上南下抢掠的鞑子,一不小心还要落个粮抢人亡。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宋思年又费心耕种,田里居然有了难得的丰收,而且一直到稻子收完,都没有听到鞑子入侵的消息,宋芸娘只觉得是万事诸顺,只盼着宋思年的腿伤快快痊愈,荀哥儿能够恢复记忆、继续读书,那便真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忧心的了。
  柳大夫闻言也十分欢喜,随后又疑惑地问:“荀哥儿是什么时候恢复的?怎样恢复的啊?”

  “云泽哥哥,我……我是自愿的……我愿意跟随你。”萧靖娴低下头,有些扭捏地低声说。她心中忐忑不安,女子的矜持固然重要,但重回京城富贵生活的诱惑就在眼前,孟云泽又是知根知底、品貌均佳、前途无量的侯门贵公子,比张家堡里的那些贫穷粗俗的汉子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她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李氏喘着气说:“我本来报了必死的决心,所以什么也没有准备,谁知后来事情有转机,我来不及准备别的,便只能将自己首饰上的珠宝拆下,缝在这件夹袄里面。”她痴痴看向萧靖北,面有哀色,“四郎,你就拿着这些珠宝,在这里好好活下去。若娘的病治不好,就不要浪费钱了,给娘买一口薄棺材就行了……”
  一出院门,便听到城门处闹哄哄的,芸娘心中一惊,拔腿向城门跑去,临近城门,听得城头上方又想起了火铳声。莫非鞑子又开始进攻了?芸娘心中一惊,她忙拦住匆忙经过身边的一名士兵,“这位兵大哥,请问怎么又打起来了?”

  许安平目光胶着在芸娘身上,怎么也舍不得移开,他只觉得芸娘比自己记忆中更娇俏美丽,更让人魂牵梦绕。他呆呆站在那里,身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的许安文拍醒了他,“二哥,太……太好了,真……真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可以碰到芸姐姐,这真……真的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弯腰喘了会儿气,又说:“正好,你要送给芸姐姐的礼物就不用托我转送了吧,你亲自送给她吧。”

  萧靖娴也忙说:“是的,是的,母亲,四哥武功高强,鞑子伤不了他的。”
  “义兄……”芸娘渐渐想起了之前从山寨逃脱的经历,她疑惑的问:“这是……哪里?我……怎么了?”

  丁大山脸晒得黑,倒是看不出脸红,只是神色有些局促,“谁……谁说的?哪有……哪有什么人?”

  孙宜慧他们去的那个方向,隐约看到一间高大的房屋灯火通明,应该就是那土匪所说的聚义堂,听得到他们高声谈笑、猜拳喝酒的声音,似乎正在搞所谓的“庆功宴”。
  宋芸娘又气又急又怒,心道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不但遇到了鞑子,还碰到了冤家对头、见死不救的胡勇。

  宋芸娘撒娇地说:“这些面脂和手膏不值什么,都是我自己琢磨着做的,安慧姐喜欢的话我便再做些给她,送给您的您还是要好好用,不然我可要难过的呢?”

  一家人经过了一年多的分离,终于团聚在一起。这一年以来,他们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痛苦,此时聚在一起,满腹的话语说不出,唯有相对泪千行。
  随后又听到一个声音怂恿着,“荀哥儿,你可是个才子,快出个极难对的对子,难一难他。”

  却见白玉宁冲着他微微摇了摇头,他虽疑惑不解,却也仍是不再言语。

  2、关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搅屎棍的小姑子也好,养不熟的孩子也罢,文中这样乱糟糟的萧家是展现在读者面前,却并没有展现在女主面前。女主真正遭遇的只有一次钰哥儿的哭闹而已,并且马上被她挽转过来。因此读者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一切,女主却只是局内人,她看到的视角和读者看到的并不一样。

  李氏看到宋思年脸色极其难看,胸脯重重起伏着,呼吸声也越来越粗重,便脸上挂着强笑,讪讪道:“亲家翁,小孩子的胡言乱语,您不要往心里去。”

  经过大半个月的顽强抵抗,终于赶走了鞑子,解除了危机。此时,虽然张家堡的家家户户都点燃了灯火,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家人均在的,则是欢天喜地地团聚一起,咬着牙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餐。有亲人受伤的,则是小心翼翼地照顾伤员,将鞑子已经击退的好消息告知他们,期盼这喜讯能够促进伤情迅速好转。最沉默的小院,则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的家庭,他们紧闭户门,在家中默默地祭奠亲人。

  宋芸娘红着脸埋怨道:“爹,瞧您说的什么话?那我不嫁了啊,反正我也不想嫁,到时候您可别天天在家里唠叨。”
  芸娘心中极是忧虑,但看到更为忧虑的父亲,却只能装作轻松淡定,她娇嗔地埋怨着,“爹,您看您干嘛这么心急,荀哥儿还病着呢,您干嘛就逼着他做学问?”又柔声安慰着,“荀哥儿这不还没休养好嘛,再休息一两天肯定就全好啦。我看荀哥儿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必不会有什么事的!”想了想,芸娘又说:“柳大夫现在也在城墙上干活呢,我明天便去问问他,他医术高明,一定会有办法的。”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