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复苏:我只是个写书的_祸害遗千年
2122读书网 > 灵异复苏:我只是个写书的 > 灵异复苏:我只是个写书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灵异复苏:我只是个写书的》

 芸娘无语,只好继续埋头扫院子。。

  不知不觉间,芸娘来到了南北大街,此时已是农闲时分,大街上的行人比往日多了许多,他们大多行色匆匆,或推着小车,或挑着担子,急急为生活奔波着。脚步迟缓、神色茫然的宋芸娘垂着双手走在他们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特别是这些年来,他宠信宦官刘振和张贵妃,年老体弱之际又迷上了炼丹。刘振和张贵妃狼狈为奸,教唆着梁惠帝疏远了皇后和太子,当年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皇后一族铲除干净,萧靖北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惨遭灭族,被充军到张家堡。

  宋思年见几个女人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既插不上手,也不好多呆,便回房教导荀哥儿读书,顺便稍带上了钰哥儿,让钰哥儿坐在一旁启蒙,在家里开起了小小的书塾。

  “那个耸脖子的高个儿,你在干什么?说的就是你,还不快出来!”王远向他怒喝。

  “萧大哥,你……”宋芸娘又气又笑又心酸,却见萧靖北的眼眸里亮亮的,闪闪的,整张脸上都洋溢着无比满足和欢愉的笑容。

  “哦,你是萧大哥!”许安文这才认出了萧靖北,他叫道:“原来二哥看中的那枚玉簪是你买去了。”
  萧靖北将包装好的玉簪放进怀里,正要举步出门,刚才那位男子却追了过来。

  芸娘羞红了脸,小声道:“娘,一个钰哥儿就够您忙的了。”

  这一场厮杀又是打了个天昏地暗,张家堡苦于武器匮乏,有些难以支撑。好在这些日子,王远见夜晚天气寒冷,便每晚令士兵在城墙上泼水,令城墙上结了一层冰,加大了鞑子攀爬城墙的难度。昨晚这一场大雪后,城墙上的冰越发坚硬和光滑,一些鞑子在爬云梯的时候,无法在城墙上施力,再加上守城的士兵不断地往下砸雪球,鞑子再凶猛强悍,一时倒也无法登上城墙。
  此言一出,满室人面面相觑,脸色大变。

  到了城墙之下,任使这些军户们决心再坚定,信心再强大,看到城头上的惨状,也不得不有片刻的犹豫和退缩。只见城头上守城的士兵们已经和鞑子厮杀在一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时不时有人从城头跌落下来,“啪——”地摔在地上,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一旁孙宜慧也道:“是啊,秀贞姐,不管是怎样的难事,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总比你一人闷在心里要好。”
  贪得无厌的刘青山,刚刚讹得每户军户多交一石粮食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玩“淋尖踢斛”的把戏,看着第一个交粮的军户哭丧着脸又要回去取粮,宋芸娘忍无可忍,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转身拖着粮回家,之后就直接去了防守官府。

  芸娘不满地白了萧景北一眼,嗔怪道:“哪有你这样夸自己娘子的。”又神色一黯,皱起了眉头,“可是,义兄离开已有半个多月,却音讯全无,我心里实在是担心。萧大哥,他会不会已经被那些土匪给……”

  芸娘本已带上一盏灯笼,走到院门口想到此时已近深夜,万一在外面碰到熟人反而更加难得解释。她想着自己路线熟,到城门处也不是很远,便干脆放下灯,踏着浓浓的夜色出了门,急匆匆向城墙处走去。
  虽然宋、许两家储存了不少粮食,许安慧在封城之前又给他们送来了许多,但挡不住人口众多,存粮也是只减不增。同时,因为堡内一些军户当初将粮食送到靖边城去卖,导致现在大多数都存粮不够,而堡内的几家商铺趁机抬价,令贫苦的军户们越发难以支撑。宋思年心善,便将家中的粮食分送了一些给几家关系相好的邻居,越发令自己家里捉襟见肘。

  萧靖北也很是心烦,他想着,虽然可以投靠芸娘家,但宋家住房也不宽松,到时候只能让钰哥儿住在宋家,靖娴仍住许家,自己和母亲、王姨娘一起住营房。只是,马上入冬,天气即将转寒,营房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刚刚恢复,若再受了凉,又加重了病情可如何是好?想到这里,萧靖北也面色沉重。

  荀哥儿目光躲闪,求救般地看向芸娘,芸娘便叹口气,随即笑着说:“今日上马的时候,荀哥儿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将头磕了下,吵了一路上的头昏,到了靖边城后,居然又好了,还说记忆恢复了,想看书,萧大哥便给他买了好些书。”
  万总旗点了点头,“反正现在无事,我也一道出去看一看吧。”

  站在一旁的荀哥忙将一直拿在手里的一把小弹弓递给许安文,“三郎,这是我前日刚做的弹弓,射得可远呢!你在靖边城无聊的时候,就用它打鸟玩。”

  宋芸娘见油熬得差不多快好了,便将油脂和牛髓混合,加入香酒中,荀哥则在一旁不停地添柴,用旺火大烧。每煮沸一次,芸娘便加一次牛油脂,如此加了数次,牛油脂和香酒渐渐混合在一起,慢慢变得浓稠,香气扑鼻。宋思年见芸娘神情专注,额头上渗出密密的细汗,便心疼地掏出帕子递给芸娘,芸娘头也不回地接过帕子轻轻擦了擦汗,眼睛眨也不眨地凝神盯着罐子里油脂的变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示意荀哥不再添柴,她倒出一大部分,让宋思年和荀哥分装在一个个小瓷盒子里,自己则继续制作钱夫人要的口脂。
  “靖娴——”王姨娘惊慌失措地拔腿要追出去,李氏已经喝止了她:“让她去!从今往后,我们萧家只当没有这个女儿!”

  萧家也围了一个小院墙,不过没有许家的高大坚固,只是用木桩围了一道篱笆墙。宋芸娘几日没来,便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不觉在心中惊叹萧靖北的无穷精力。他前些日子天天帮自己家收稻,又要忙着打柴,不知是用怎样的时间和精力建起了篱笆墙。

  柳大夫见萧靖北似乎心不在焉,便也停下话语,低头饮茶。这边安静了,可隔壁的谈话却也结束了,萧靖北只好掩饰住失落,端起茶杯,对早已端着空杯无聊地坐着发呆的柳大夫热情道:“柳大夫,饮茶,饮茶。”

  李氏半靠在床头,垂首静思不语。一旁的萧靖娴听闻会有鞑子打来,吓得花容失色,她紧紧拽住王姨娘的袖子,面有恳求之色。王姨娘自然很快明白了自己女儿的担忧和想法,她不动声色地拉下萧靖娴的手,对她微微摇了摇头,眼里却是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萧靖娴捂着被打得麻木了的脸,愕然看着李氏,似乎已经被打懵了。她看着一脸决绝之意的李氏,又看了看满脸羞愤的萧靖北、左右为难的王姨娘、面带震惊的宋芸娘,她想不通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条道路为何却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萧靖娴觉得又悲愤又绝望,她跺了跺脚,哭着冲了出去。

  “你他娘的活得不耐烦了,你不知道老子是谁吗?敢拦老子的路?”一个油头粉面的青年男子大声喝着。他是刘青山的大儿子刘诠,仗着父亲是张家堡的二把手,平时在堡里横行霸道,作威作福,是张家堡一霸。昨日听父亲说了张家堡的危机之后,他便慌着收拾了大包小包的行李,拉着大小老婆便要逃出城。刘青山作为张家堡的官员,自是不敢临危出逃,却睁只眼闭只眼地纵容自己的儿子离开。
  王姨娘见钰哥儿将芸娘的衣裙揉皱了,便要抱着他出去。钰哥儿却搂着芸娘的脖子不肯走。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