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傻男人之古代篇_太辣眼睛了
2122读书网 > 我的傻男人之古代篇 > 我的傻男人之古代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我的傻男人之古代篇》

 托郑仲宁和许安文的福,宋芸娘今日仍然可以和许安文一起煮糯米汤。两人干这活已经是轻车熟路,毫不费力地就做好了糯米砂浆,做出来的砂浆既不干,也不稀,湿度和粘度都是刚刚好。一旁的老工匠伸手捏了捏砂浆,目光中带着肯定和赞许,“三郎,你小子悟性很高啊,才做了几天,现在不用我们的指导也可以做得像模像样了啊!”。

  宋思年静静看着芸娘,放缓了语气,“芸娘,你若真不中意,爹自然也绝不会再强迫你的。只是,爹要你记住一句话:不管将来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都要遵循你自己的心!”宋思年顿了顿,接着慢慢道:“日后你若遇着真心令你心悦的良人,万不可像今日这般以入赘为由将人拒之门外,同样,如若对方不是良配,也决不可因他愿意入赘就委屈自己。爹只愿你明白,你的亲事,关系的是你终生的幸福,而绝不是支撑宋家、维系宋家的手段。”

  天气已经转寒,一到夜晚更是寒气逼人。宋芸娘他们搬来的匆忙,再加上增加了人口,经过了快一个月只出不进的消耗,家中的柴火、粮食存量都已不多。

  刘大爷也呵呵笑道:“说的是,说的是,我现在也把她当做我的孙女儿啰!”

  宋思年听到他们这些不知可以让脑袋掉多少次的惊天言论,早已经是骇得脸色惨白。他的世界离皇权纷争实在是太过遥远,他说不出半个字,只能半张着嘴,呆呆坐在那儿,一时有些承受不住。

  北方的秋天黑得早,宋芸娘和许安文沿着长巷走近家门时,暮色已经笼罩了巷子两旁的一个个小院。不知谁家院子里飘出了诱人的饭菜香味儿,随着傍晚的凉风缓缓袭来,带着家的温暖,温柔地将两人包裹。芸娘满身的疲惫一下子消散,浑身筋骨放松了下来,眉眼也格外柔和。一轮明月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升上了天空,静静地照着张家堡。月光在芸娘脸上、身上洒下了一层朦胧的光,芸娘周身像披上了闪着柔光的轻纱,洁白的脸上散发出圣洁的光茫,看上去是那般美好和不真实。

  宋思年失笑,“三郎,那你坐下略喝几口粥吧,芸娘做的野菜粥很是可口的。”
  宋芸娘埋头一下下机械地割着稻杆,汗水一颗颗顺着额头、脸颊滴在稻田里,衣背也早已湿透。她的身体是疲惫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她边割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年的稻子要比往年长的好,稻穗又大又多,王大人又减了一石的税粮,夏天的时候家里收的小麦已经交了二石的税粮,看样子今年只怕可以收近二十石的稻子,交了二石税粮后还可以余近二十石……芸娘越想心里越开心,越开心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手下的动作便也越麻利。

  夏总兵也笑,“周兄有报效国家之心,朝廷也应有回馈周兄之意啊!我已经预备将宣府的将领重新调配一番,周兄到了更重要的位子,还请继续不遗余力的护卫我大梁江山啊……”

  萧靖北刚刚踏上城楼,几只利箭带着呼啸的风声向他扑面而来。他侧身避过,弯腰快步走到自己受命守着的垛口,发现一个时辰前刚刚顶替自己的那个士兵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萧靖北怅然若失地看着芸娘他们远去的背影,觉得自从那日在靖边城遇到许安平之后,芸娘便对自己冷淡了下来,不由有些失魂落魄、黯然神伤。李氏和王姨娘看着沉默不言、郁郁寡欢的萧靖北,只当他不喜萧靖娴的及笄礼太过铺张浪费,吓得王姨娘大气都不敢出,越发小心翼翼、缩手缩脚地做事。

  “你……”刘媒婆拉长了脸,想刺几句狠话,但想着张家许诺会给的丰厚的谢媒费,还有之前张二郎偷偷塞给自己的几两银子,便舍不得把关系弄僵,失了这好财路。她眼珠转了转,又腆着脸对宋思年说:“宋老爹,我看你家宋娘子八成是害羞呢,这样吧,我先回去,你们父女俩再合计合计,改天我再来听你的回信。”

  一直默默站在王远身旁的钱夫人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她缓缓走到那位悲伤的老者身旁,蹲在老者身旁,掏出手帕轻轻擦拭着死去士兵脸上的灰尘和血迹。老者停住哭泣,侧头愣愣看着她。钱夫人轻声道:“大爷,您家大郎是个了不起的好儿郎,他是为了保护我们张家堡才为国捐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永远感念他。只是,现在我们张家堡危险仍未解除,我们要将大郎穿过的这身战袍继续穿起来,代替他杀敌,为他报仇雪恨,才能慰藉他的在天之灵啊!”
  他看着李氏疑惑的目光,忽又笑了,“对了,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们,这一年萧兄尽心守卫皇上,又助他复位,皇上已经将你们家原来的府邸赐给了他,不日只怕还要恢复爵位。现在皇上对当年的谋反案很是后悔,现在正命大理寺彻查此案,意在翻案啊。”

  “三郎,你别影响柳大夫,你没看他正在想办法吗?”芸娘没好气的将许安文扯到一边。

  萧靖北穿过马路,来到玉容阁门前,却看不到荀哥儿,只听得店里面传出争吵的声音,一名男子似在大声呵斥,另有一名女子在争辩,声音清脆悦耳,却是宋芸娘的声音。
  这些被虏的女子面容憔悴、神色麻木,一路上多次寻死,护送的将士们连哄带劝,好不容易将他们完完整整地送回了张家堡。

  萧靖北眉头皱了皱,小声嘟哝着,“好吵……”一会儿又侧头冲着床里侧轻声道:“芸娘,是不是妍姐儿在哭?”

  丁大山得意洋洋地笑了笑,“告诉你们吧,听说圣上带着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了,势必要与鞑子大战一场。你们想啊,圣上都来了,那鞑子还不得被打得落花流水,逃得远远地,咱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宋芸娘刚刚从厨房里出来,便看到大冰凌已被荀哥儿敲断,“唰”地一下掉落,没有落到钰哥儿手里的簸箕里,却擦着他的头落到了地上,钻进了雪里,扎出了一个深深的洞。

  新迁入的军户主要来自于两种人:一种是从平民中征集,另一种则是即因犯罪而被罚充军役的官吏和军民。边境贫寒艰苦,还经常受到鞑靼的骚扰,所以从平民中征集来的寥寥无几,倒主要是因罪被充军的居多。

  宋思年瞪了芸娘一眼,正欲开口,芸娘却笑道:“爹,食不言寝不语,快吃吧,再不吃饺子冷了就不好吃了。”于是四人无言,静静地吃着,偏许安文人小鬼大,早从宋氏父女的对话和表情中看出了端倪,此时正一个劲地对着芸娘挤眉弄眼,气的芸娘狠狠在桌下踩了他一脚。
  “山子,什么事?”

  “荀哥儿?他怎么去了?他怎么能去?爹,您怎么也不拦着他?”芸娘不禁又急又气,一连串地问着。

  萧靖北自然是妇唱夫随,笑嘻嘻地追随着芸娘进了厨房。

  萧靖北也笑道:“云泽,你来的正好,我的婚事定在腊月二十八,你不如就在这里吃了喜酒再回去吧。”

  柳大夫又捋捋胡子,正待开口,却听得胡总旗的大嗓门响起,“干活啦,干活啦,吃饱喝足了,都接着好好干,别偷懒!”

  芸娘无奈,只好收回了银子,心中却暗自打定主意,开年后,她便送荀哥儿去靖边城的书塾念书,她来负担荀哥儿的学习、生活等一概费用。想到荀哥儿,芸娘不禁神色一振,挺直了腰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生活充满了希望。
  李氏方才本有些微的犹豫,此刻听了芸娘这一番话,立即道:“芸娘说得很是。王大人这几年对你不薄,你又与他生有一子。你就算回到京城,这段经历你怎么可以抹杀得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