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情敌关系+番外_玄灵宗长老
2122读书网 > 重生之情敌关系+番外 > 重生之情敌关系+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重生之情敌关系+番外》

 王远得意地笑了笑,“本来也是没有的,不过我们已经在半个月里建起了鸟铳队,下一步,还打算建立女子鸟铳队呢!”。

  回到张家堡,萧靖北和宋芸娘他们直接在永镇门分手,他本当着守门的差事,今日只请了半日假,现在却已耽搁了些时间,自是赶着回去销假。宋芸娘他们则直接坐在骡车回到了宋家。

  “妍姐儿,爹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这次肯定真的有事情,说不定过些日子他便回来了。”钰哥儿懂事地安慰妍姐儿。

  “什么事情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一声轻柔似水、又清澈如泉的声音唤回了屋内的几个人的神智。他们齐齐看向门口,却见宋芸娘斜斜靠在门边,一只手死死扶住门框,面色惨白,双眼通红,却不知已经站了多久。

  芸娘摸了摸钰哥儿的小脑袋,示意他进正房里去玩去。待钰哥儿离去后,她便将自己在防守府门口遇到萧靖娴,以及她奇怪的表现说了一遍。

  “我……愿意跟随你,伺候你,哪怕……哪怕不能做正妻我也愿意……”

  蒋百户一边拭汗,一边支支吾吾地说:“回……回大人……”,正恨不得抓耳挠腮时,却听得一个大嗓门响起,“回王大人,这名军户的腿脚不便,不能上战场。”扭头一看,却是胡勇胡总旗。
  芸娘面露感激之色,“义父,荀哥儿现在不在,有什么要帮忙的就吩咐我吧!”

  宋芸娘忐忑不安地守在家里,巷子里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走到门口去看,一会儿工夫已经来来回回看了四五回。

  一旁的余百户上前道:“回大人,万总旗家中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大概十几岁,儿子大概只有五六岁。”
  钱夫人一怔,忙道:“萧靖北啊,不是老爷您告诉我的吗?”

  宋芸娘一时无语,对萧靖娴的心却又淡了几分。

  萧靖北似乎又回到了在京城时和一旁弟兄们斗嘴玩闹的日子,淡笑道:“我自然是想信。只是我知道这必不可能,你必定还有其他的公事在身。”
  萧靖娴张口结舌,她看了一眼萧靖北,心虚地低下了头。想了想,她抬起头,正准备继续争辩,李氏突然冷冷开口,打断了她,“靖娴,你已经及笄,可以考虑你自己的亲事了。”

  荀哥昏迷时,芸娘一直担心会出现柳大夫所说的头部受创的情况,此刻见荀哥神色清醒,口齿清晰,便彻底放下心来。她从厨房取来早已煎好的药,小心地喂荀哥服下,守着荀哥安然入睡后,便坐在炕边,一针一线缝补着荀哥摔破的衣服,后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就挤在荀哥旁边凑合睡了一晚。

  李氏想了想,也笑了,“仔细想一想,徐文轩条件都还不错,家里父母双全,家境宽裕,而且又住在咱们隔壁,彼此也有个照应。”
  宋芸娘一时语塞,想不到这钱夫人不但记性好,还心思缜密。她想了想,便红着脸答道:“萧靖北虽然到张家堡不久,但他为人仗义,曾出手救过民女好几次,民女敬佩他的为人,又无以为报,便决定以身相许。”

  芸娘闻言越发不安,她再三道歉,又道:“听说现在堡外不是很安全,你们一家住在外面万事要小心。另外,关于去靖边城卖面脂一事我已托付了安慧姐,他家郑姐夫可以托人带去。你刚刚回到堡里,有空闲的时间还是将家里安顿安顿,不要再为我的事情耽搁了。”

  许安文挺直胸脯,带着几分自豪地说:“这是前些日子我二哥在军中立功得的奖赏,换了些白米和白面。我娘一直舍不得吃,昨日看我回来了,便去买了点儿肉包饺子”
  萧靖北在一旁担心地看着面色苍白、神情慌乱、急得团团转的芸娘,心里也在后悔当时不该留荀哥儿一人在那里,他想安慰芸娘,却又无从开口,只好继续焦急地四处张望。

  妇人神色黯然,吃力地摇了摇头,“没啦,死的死,散的散,就剩下我一个人啦。”

  张氏也发觉自己说的话不太对劲,她讪讪地笑了笑,想了想,又道:“芸娘,这萧家搬来的时日短,人也不了解,你的婚事还是不要太过仓促,不如好好再相处一段时日再说?”
  中途吃饭休息的时候,许安文和宋芸娘的队伍里就加上了柳大夫。三人找一僻静处坐着,大口啃着馒头,埋头喝着粥,一时只听得咀嚼声和喝粥声。这几日蒋百户赶着完工,进度催的急,三人的气力消耗太多,除了埋头苦吃,连交谈的余力也没有了。

  刘媒婆忙笑道:“宋老爹说的极是,你家宋娘子就是太倔强,不然上次那么好的……”她见宋思年有些面色不虞,忙收住话语,伸手轻轻打了自己一巴掌,“瞧我这张嘴,乱说话。若不是上次拒绝了张家的亲事,哪里又能和这萧家定亲呢?所以说,你家宋娘子是有福气的人,以后的福气只怕还要大呢!”

  可是,这里却是冷静的,孤寂的,几乎感觉不到人烟般的荒凉。孟云泽看着黑漆漆的长巷和两旁暗沉沉的房屋,只觉得无端端生出一种沉闷和压抑。他看向稳步走在一旁的萧靖北,却见他神色如常,嘴角微微勾起,却不知想着什么开心事,神情很是愉悦。

  “妍姐儿,小心你爹爹的伤……”宋芸娘话音还未落,萧靖北已经一把将妍姐儿抱了起来。

  刚刚进堡的军户挤在城门口呼儿唤女、嘈嘈杂杂地混乱了一会儿,很快便井然有序地各自分散。除了少数军户去投奔相熟的人家,大多数都随官员一起去营房安顿。

  “使不得,使不得。”张氏忙搀扶住了李氏,“大家都是乡亲,走都一起就是缘分,互相帮助都是应该的,李姐姐太客气啦。”
  宋芸娘便来到厨房,煮了一小锅小米粥,趁小米半熟的时候捞出,装入一个小瓦罐,然后埋在有火的灶灰里,又在锅里炕了几个黑面馒头,用火的余温热着,想着一两个时辰后,爹爹和荀哥起来刚好可以就着热乎乎的馒头喝着热腾腾的粥,这才悄悄退出院子,轻轻合上院门,沿着长长的巷子向村头走去。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