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你深情》
新书推荐:
第一章纯情房东
第二章末日红颜赋
第三章虐渣指南[快穿]
第四章薄情怀(1v1)
第五章小坏蛋快拔出来我是麻麻
第六章上古神帝
第七章婚后的第一次出轨
第八章错过爱情没有错过你
第九章送货上门(H)
第一十章送葬人之人间道
九郎闻声一惊,孙寿明倒是长长松了一口气。此时冯勉从外面急匆匆进来,整顿衣裳低声道:“九哥,淮南王带着人马忽然赶来了……”。
荆国公主脸颊一红,“自从那天你到我宫中之后,我也没再见过他。九哥为什么问起这来?”
九郎一时愣住,他先前也设想过许多可能,却没有想到双澄竟有着这样的出身。纵然九郎对此并非十分了解,但也在曾经在端王与官员闲谈的时候听闻过关于此人的轶事。
冯勉在院中叮嘱了一番之后,匆忙赶回马车边,见他这样失神,不由道:“九哥,不能再停留在此处了,免得被人发现反而误事!”
“我已经带回来了。”九郎说着,便起身取过了书桌边的一个狭长木匣。“本想明日亲自送去你府中的,没想到五哥竟先来了。”
灯火盏盏亮起,冯勉细致入微地早已准备好了热茶,此时见周围没了别人,才敢低声问道:“九哥,双澄是不是已经回了汴梁?”
“……可是,万一我回去后也找不到任何证据,又或者我真的……”她说了一半不敢再往下说出最坏的揣测。
她摸不透九郎究竟想做什么,不过虽觉他高傲又古怪,可毕竟自己的命承他救了两次,如今又不好弃他而去。心道自己一无财二无色,他能贪图她什么?无非是看她会些武功,让她办点杂事罢了。
端王坐在他对面,“谁也没想到竟会在这儿遇到雍王。他也实在胆大,官家正查得紧,竟还敢在外流连,还喝得如此失态。”
他本来绷着脸,与她拧了一会儿之后,只得重新坐下。双澄这才抚着他的黛锦袍袖,瞥瞥他,有意晃着双足道:“你坐在这儿多久了?”
“不是啊!”她连连摆手,“那会儿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后来我每隔一两天就会去找他,他教我认字,还给我讲书上看到的故事。”说到此,她的神情忽而黯淡了下来,“可是再后来,师傅把我带走了,那从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
九郎点头,“也罢,听上去差不多。”他接过食盒,又关上了窗户。这梅花灌浆包子通体晶莹,精巧褶子一层连着一层,好似荷叶被风卷起,外皮既轻且薄,在双澄手中颤颤抖抖,几乎能望见里面流注的浓郁汤汁。
那人正待回答,却听马蹄踏雪声由远及近急迫而至。众人循声转身,但见一队人马正风驰电掣般从南面城门方向赶来。虽风雪交加,但马上之人皆身姿挺拔,毫无畏寒之意,个个身穿深色骑射服,腰间配着镔铁长刀。当先数十人面目皆为遮风布帛所掩,只露出凌厉的眼。在他们之后,则又有众多人马护着一辆马车紧随而来。
“……是臣带着手下打的。”元昌说罢,又朝着他叩首,苦着脸道,“之前臣从冯高品那儿打听了荆国公主被太后责罚的事,知道也跟钱桦有关。臣早就看他不顺眼,心想着这阉贼越发肆无忌惮,竟连荆国公主这样的金枝玉叶也敢欺负,一气之下便召集了几个亲信弟兄,想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所以跟踪他出了大内,在旧宋门那儿寻得机会将他拖进小巷毒打一顿,以为他受了教训后会收敛一些。没想到当时他正盯着九哥您的马车,这回却是臣害了殿下,实在该死!”
怀着重重思绪,端王回到了王府。
“驿站小吏自然只会说些官面好话,当不得真。端王殿下已赶往邢州,我们更应尽快将东西送至他手中,方可安下心来!”黑衣人说罢,紧了紧背后的锦缎包裹,扬臂示意众人打起精神继续前行。
听他忽然又提及亳州之事,淮南王微微一怔,随即道:“臣弟一定会牢记皇兄叮嘱,不让手下人再肆意妄为。”
唯有远处幽径间似有人影晃动,使得双澄不由往那边追了几步,喊道:“你们要去哪里?!”
他微微愠怒,躲开她的草芽。“什么偷懒?谁叫你来打搅我休息?”
潘太后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不禁心头一颤,随即紧紧攥着信纸,将之捏在掌心。
双澄道:“只是有些难受晕眩,倒还没真正醉倒。”
“是我把你拽下马的,不然你也不会摔伤……”
这是他们在太清宫的最后一夜,缱绻、绵长,却又萦绕着些微惆怅。
“我想也不会。九哥又不是没见过美人。”
官家斜睨于他,颔首道:“自是收到了。但我却不知,你先前说是见嬢嬢身体总是有恙,便怀着赤诚之心要去太清宫祈福打醮,又怎会半途去了亳州?”
但虽是如此,她还是冷哼一声,盯着荆国公主道:“听听你九哥的话!为何都是郑德妃教养的子女,他向来温文识礼,谦恭有度,你却飞扬跋扈,全不懂贤淑二字的涵义!你是她亲生女,难道十多年耳濡目染,学到的就是这样的为人处事?!”
他话锋犀利,九郎心中一沉,也知晓官家怒从何来。祝勤本是官家想要用来打击潘家势力的一枚棋子,却被潘文葆反将一军,迫使官家无奈之下将祝勤降职至亳州副指挥使。当今朝中愿与潘党对立的官员本就不多,难得祝勤身为潘文葆下属却又不跟他同心,官家本已安排好一切,就等着祝勤说出证据好借机惩治潘党。结果功亏一篑不说,还被潘党众臣半胁迫着发出贬斥祝勤的诏书,实是丢尽颜面。
九郎顿时一凛,本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说起此事,没想到太后倒是先发现了乌木杖已经换回。但他也并未慌乱,只是微微一笑:“嬢嬢目光如炬,臣回来后一直没想起向您禀报此事。原先在邢州的时候,因要追踪夺取丹参的劫匪,臣在匆忙间不慎遗落了乌木杖。所幸有人捡到,因见乌木杖的质地与做工皆不是民间所有,便一路打听来到了汴梁。因平民无法进入大内,这人便寻到了端王府,将乌木杖送交了上来。”
官家颔首,沉声道:“你要好生盯着这两人,看看他们是否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荆国公主脸颊一红,“自从那天你到我宫中之后,我也没再见过他。九哥为什么问起这来?”
九郎一时愣住,他先前也设想过许多可能,却没有想到双澄竟有着这样的出身。纵然九郎对此并非十分了解,但也在曾经在端王与官员闲谈的时候听闻过关于此人的轶事。
冯勉在院中叮嘱了一番之后,匆忙赶回马车边,见他这样失神,不由道:“九哥,不能再停留在此处了,免得被人发现反而误事!”
“我已经带回来了。”九郎说着,便起身取过了书桌边的一个狭长木匣。“本想明日亲自送去你府中的,没想到五哥竟先来了。”
灯火盏盏亮起,冯勉细致入微地早已准备好了热茶,此时见周围没了别人,才敢低声问道:“九哥,双澄是不是已经回了汴梁?”
“……可是,万一我回去后也找不到任何证据,又或者我真的……”她说了一半不敢再往下说出最坏的揣测。
她摸不透九郎究竟想做什么,不过虽觉他高傲又古怪,可毕竟自己的命承他救了两次,如今又不好弃他而去。心道自己一无财二无色,他能贪图她什么?无非是看她会些武功,让她办点杂事罢了。
端王坐在他对面,“谁也没想到竟会在这儿遇到雍王。他也实在胆大,官家正查得紧,竟还敢在外流连,还喝得如此失态。”
他本来绷着脸,与她拧了一会儿之后,只得重新坐下。双澄这才抚着他的黛锦袍袖,瞥瞥他,有意晃着双足道:“你坐在这儿多久了?”
“不是啊!”她连连摆手,“那会儿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后来我每隔一两天就会去找他,他教我认字,还给我讲书上看到的故事。”说到此,她的神情忽而黯淡了下来,“可是再后来,师傅把我带走了,那从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
九郎点头,“也罢,听上去差不多。”他接过食盒,又关上了窗户。这梅花灌浆包子通体晶莹,精巧褶子一层连着一层,好似荷叶被风卷起,外皮既轻且薄,在双澄手中颤颤抖抖,几乎能望见里面流注的浓郁汤汁。
那人正待回答,却听马蹄踏雪声由远及近急迫而至。众人循声转身,但见一队人马正风驰电掣般从南面城门方向赶来。虽风雪交加,但马上之人皆身姿挺拔,毫无畏寒之意,个个身穿深色骑射服,腰间配着镔铁长刀。当先数十人面目皆为遮风布帛所掩,只露出凌厉的眼。在他们之后,则又有众多人马护着一辆马车紧随而来。
“……是臣带着手下打的。”元昌说罢,又朝着他叩首,苦着脸道,“之前臣从冯高品那儿打听了荆国公主被太后责罚的事,知道也跟钱桦有关。臣早就看他不顺眼,心想着这阉贼越发肆无忌惮,竟连荆国公主这样的金枝玉叶也敢欺负,一气之下便召集了几个亲信弟兄,想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所以跟踪他出了大内,在旧宋门那儿寻得机会将他拖进小巷毒打一顿,以为他受了教训后会收敛一些。没想到当时他正盯着九哥您的马车,这回却是臣害了殿下,实在该死!”
怀着重重思绪,端王回到了王府。
“驿站小吏自然只会说些官面好话,当不得真。端王殿下已赶往邢州,我们更应尽快将东西送至他手中,方可安下心来!”黑衣人说罢,紧了紧背后的锦缎包裹,扬臂示意众人打起精神继续前行。
听他忽然又提及亳州之事,淮南王微微一怔,随即道:“臣弟一定会牢记皇兄叮嘱,不让手下人再肆意妄为。”
唯有远处幽径间似有人影晃动,使得双澄不由往那边追了几步,喊道:“你们要去哪里?!”
他微微愠怒,躲开她的草芽。“什么偷懒?谁叫你来打搅我休息?”
潘太后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不禁心头一颤,随即紧紧攥着信纸,将之捏在掌心。
双澄道:“只是有些难受晕眩,倒还没真正醉倒。”
“是我把你拽下马的,不然你也不会摔伤……”
这是他们在太清宫的最后一夜,缱绻、绵长,却又萦绕着些微惆怅。
“我想也不会。九哥又不是没见过美人。”
官家斜睨于他,颔首道:“自是收到了。但我却不知,你先前说是见嬢嬢身体总是有恙,便怀着赤诚之心要去太清宫祈福打醮,又怎会半途去了亳州?”
但虽是如此,她还是冷哼一声,盯着荆国公主道:“听听你九哥的话!为何都是郑德妃教养的子女,他向来温文识礼,谦恭有度,你却飞扬跋扈,全不懂贤淑二字的涵义!你是她亲生女,难道十多年耳濡目染,学到的就是这样的为人处事?!”
他话锋犀利,九郎心中一沉,也知晓官家怒从何来。祝勤本是官家想要用来打击潘家势力的一枚棋子,却被潘文葆反将一军,迫使官家无奈之下将祝勤降职至亳州副指挥使。当今朝中愿与潘党对立的官员本就不多,难得祝勤身为潘文葆下属却又不跟他同心,官家本已安排好一切,就等着祝勤说出证据好借机惩治潘党。结果功亏一篑不说,还被潘党众臣半胁迫着发出贬斥祝勤的诏书,实是丢尽颜面。
九郎顿时一凛,本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说起此事,没想到太后倒是先发现了乌木杖已经换回。但他也并未慌乱,只是微微一笑:“嬢嬢目光如炬,臣回来后一直没想起向您禀报此事。原先在邢州的时候,因要追踪夺取丹参的劫匪,臣在匆忙间不慎遗落了乌木杖。所幸有人捡到,因见乌木杖的质地与做工皆不是民间所有,便一路打听来到了汴梁。因平民无法进入大内,这人便寻到了端王府,将乌木杖送交了上来。”
官家颔首,沉声道:“你要好生盯着这两人,看看他们是否在暗中谋划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