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翻身+番外_炼化灵根之法
2122读书网 > 炮灰翻身+番外 > 炮灰翻身+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炮灰翻身+番外》

 尚仪局新进了一批舞姬,我和水音日日忙于训练舞姬,编排舞曲。舞蹈虽然优美,乐曲虽然动听,但总是略显枯燥。一曲月下流仙舞我已经黔驴技穷了,再也想不出来的东西来。那日看着舞姬们练习舞步,忽然想起现代的歌剧、舞台剧来,于是终日苦思冥想剧情和台词,只是一点儿几日下来,仍是一点儿思路也没有。。

  韦贵妃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总是让我心生排斥,可是我没有办法和她对着来,即使明明知道她是错的,也只能伏低做小。我说道:“既然娘娘的猫没有事,就请娘娘大发慈悲,饶了她吧,我想有了这次的教训,她以后定然不会再犯了。”

  “你才撞坏头了呢?”她言外之意就是我脑子有问题嘛,明明是她满嘴胡言乱语。

  高阳的话成功的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到了我的身上。我如芒在背,面上却故作从容。

  碧儿止住哭声,脸上伤心的神色却是不减,说道:“韦贵妃说那碗百合莲子羹是我拿给姐姐的,必定是我想害姐姐。还好她顾及着我以前是皇后的人,不敢对我用重刑,又有杨妃娘娘和尚仪大人为我说话,事情惊动了皇上,皇上下令彻查,御膳房专门负责制作羹汤的一个宫女心中害怕,畏罪自尽了,才算还了我清白。”

  李愔一边喝着酒一边说道:“若不是我把酒带来,你哪里来得这么好的口福呢?”

  王福躬身道:“原来是这样,是老奴多嘴了,老奴这就去为王妃备马。”
  说不清楚为什么,我总觉得李勣的话怪怪的,似乎是话里有话,可是又不敢确定。我笑了笑,说道:“国公过奖了,我不过是平日里嘴馋,所以总是琢磨着食物怎样做出来更好吃,能想出些新的玩意罢了。”

  “曼舞?听着这名字,舞跳的应该不差。”

  听到高阳发问,我才想起和人家聊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问人家的法号呢。
  他是不放心我吗?可是我能出什么事呢?我无力的笑笑,说道:“有劳你了。”

  我笑着说道:“从集市上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不知道是不是大唐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呢?”李恪口中的大唐盛世,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这虽然与他梦想中的还有差距,但也是接近的,这从满街上人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来。

  杨妃直起身,走到长孙皇后身边,皱眉道:“臣妾听闻皇后病了,竟不知道病这么重。”长孙皇后招呼杨妃坐下,说道:“连日来的老毛病了,不打紧。本宫真是没用,没能照顾好父皇,自己倒是先病倒了。”
  我低头不语,只默默的流着眼泪。直到他转身离去,我才敢抬起头看向他的背影。他的脚步很沉,像绑着一块石头一样。我移不开视线,定定的看着他,在他走出门的一瞬间,我有一种冲上去抱住他的冲动,天知道我是如何努力,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脚步。今日一别,怕是无缘再见了,但愿你能够安好,那么我也别无所求了。

  长孙无忌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什么重要的东西,让姑娘大晚上的出来找,就不能等到明天晚上吗?”

  眼前的武才人,一副文弱的样子,丝毫看不出有做女皇的潜质。我略一笑,说道:“就算我不帮你,她也未必能不找我的麻烦。”见她的腿看上去好了许多,说道:“走吧,我送你回琳琅殿。”回头对水音说道:“你先回去吧,我送武才人回去。”
  离岸几乎是跌坐在身后的椅子上,目光也没有了焦距。过了许久,他开口问道:“她死前都说了什么?”语气无力得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的看着我,“深更半夜的,慕雪姑娘不在帐子里呆着,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我听着“称心”的名字有些耳熟,却不记得在哪里听过。没一会儿工夫,宫女带着一个少年走了进来。那少年生得唇红齿白,眉目如画,明明是男子,却清秀娇柔若女子。
  为了给文成公主送行,也为了安慰文成公主的亲生父母,李世民在宫中准备了家宴,让我得意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见到的文成公主。

  我见他汤喝得差不多了,才把米饭送到他面前,拿起筷子往他的碗里夹了一块排骨,说道:“这排骨的做法可是我自创的,保证你吃过。”

  走到李泰身边时,我轻声道:“皇后已经睡下了。”
  听了娥设这一番话,我顿感轻松了许多,没想到让我拧巴了许多天的事情竟然就这样的解决了。起身道:“多谢大汗!”

  我指着不远处的树林,说道:“我,我看到一个黑影,向那边的树林里去了。”

  距离李恪的婚期越来越近,我除了带着舞姬乐师们排练舞蹈,便是不停的练字练琴,只想把时间填的满满的。然而劳累一整天之后,到了夜里仍是无法安眠,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浓重的夜色,只觉得一颗心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李愔将手中的剑放在桌子上,看着周围的景致,说道:“离岸号称随园公子,这个地方,我一早就知道,只是没想到……”

  我抬起头,问道:“你查到了什么?”

  那个女孩儿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说话的语气却异常沉稳。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她长得并不十分出众,但是自有一种端然大气的风度。她说得没错,知子莫若父,李世民定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儿子谁更适合做什么。太子能力不足,然而他是嫡长子,李世民不愿废他,只能给他寻找更多立功的机会。而李恪,的确是几位皇子中最适合去赈灾的人选。
  “甘之如饴?好一个甘之如饴!”离岸终于转过身,看着我说道:“慕雪,我竟不知道应该感激你告诉我这些,还是应该恨你告诉我这些。让我临死还要带着无尽悔憾和怜惜。”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