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之一[重生]》
新书推荐:
第一章扬眉
第二章命系琴弦
第三章都市最强狂少叶默
第四章偷偷藏不住新婚车
第五章重生女神演唱会
第六章错爱之颠覆+番外
第七章爱如潮汐冰冷
第八章恶毒女配不撩会死[穿书]
第九章湖南高中秋千门事件
第一十章恶与刑[刑侦]
第一十一章杜拉拉升职记
郑溶往前一步,目光并不看向苏萧,只对妙仁问道:“现下情况如何?”。
苏萧眼神微微瑟缩了一下:“邱大人没有喝酒倒也醉了,说起胡话来,下官原籍并不是蜀中人士。”她低头笑了笑,“况且下官到京城也不止三年。”
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姓张名德,是原先的副总管。苏萧回了礼部,在私底下悄悄一打听,那新总管一直与黄达形同水火,至于是否和郑溶一派有什么牵连,便是不得而知了。
正在此时,旁边却有一个声音道:“现在可觉得好些了么?”
她的手无力地攥着他的衣襟,只哀哀地重复着方才的话:“这张桃花笺……你竟然还留着。”
而她这样的无用之人,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更有何面目拖累于他?
八月的夜,清凉的流水温柔地抚摸着她的手臂,她呆呆望着天上的明月,又低头呆呆地望着一盏一盏从身边漂浮而过的小小花灯,那些花灯随着水流起起伏伏,从远处缓缓地来,再向远处缓缓地去。一盏一点红随波微微荡漾而来,她望着那盏三层八瓣儿的花灯出神,情不自禁地伸长了手去够,却并没有够着,那盏花灯在她身边打了一个圈儿,随水而去,若是放在平常,去了也就去了,可此时某个人却醉得厉害,偏偏不依,非要探着身子去勾那盏随波而去花灯,岸上头的王旬看得分明得很,这人怕是要一个倒栽葱,直接栽倒到水中央里去了。
闭上眼睛也能想象,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会如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流民人数在奏折中层层递减,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只怕还不到十之一成。受灾之情更是层层掩盖,等到了皇帝的耳中时,只怕也早成了一片歌舞升平,天下太平之景象了。
皇帝盯着下头的郑溶,方才心中虽是疑窦重重,现下却不由地想起那日郑溶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整治水患的情形来——这个儿子从小便寡言少语,历来与他不甚亲近,可骑射文策都做得让他这个当父亲的挑不出半分错处来。在其他的皇子还承欢膝下的时候,郑溶却甚少在他面前流露出大悲大喜的情绪,于是他便同言官们一样,记得的唯有这个皇子进退有度,思虑周全,而郑溶的脾性喜好则全然不知。
分配事儿的那个官儿走的时候,还在苏萧肩膀上拍了一拍,压低了声音道:“苏老弟,如今咱们司里人手也定下来了,你看新进来的三个主事里面,老弟你天资又高,做事儿也是最稳妥得当的,如今连着尚书大人也高看老弟你一眼,以后必是前途光亮。刚进来的时候,人多事杂,哥哥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儿,老弟你多担待些。往后老弟你若有什么需要我这个当哥哥的帮衬一把的地方,尽管过来找我。”
程朋又道:“周二爷,咱们也在江安城中也算有些脸面的人了,你想一想,咱们江阳的地界上何时见过此人?此人虽身着布衣,在咱们面前不卑不亢,”他倒也不怕周齐发火,直言道,“就算是泼了您周二爷一脸酒,也没露出半点怯意,您还当真以为他是个普通书生么?”
苏萧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确是下官预备的。”
郑洺状若癫狂,放声大笑,一把掷下佩剑:“自然是不能的。”
苏萧并不抬头看他,却只低头不语。
郑溶甩了一甩缰绳,不再看他:“邱大人也须记得要谨言慎行,不要在此等小事上用心太过,方才不白白辜负圣上的重托和荣亲王的期望。”说罢一夹马肚,策马而去。
是啊,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煞了他们呢!
王忻誉一愣,道:“左相请说。”
他禁不住她那样的笑容,禁不住她那样的软语,正在他低头触及她的纯角的时候,耳畔突然听见一个声音传了过来:“三殿下?苏大人?”
苏萧上京的时候,曾骗银香喝下一大碗和了茯苓粉的薏米羹,遂脱身而出,没想到她孤身一个女孩子却执意要上京来寻她,并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若不是在延平巧遇,怕两人这辈子也再无相见之时。
侯松在一旁不紧不慢道:“并不是闲聊,大人,苏萧将万寿节用的一对儿黄缎九龙曲柄盖丢了,他既未将黄缎九龙曲柄盖交付内务府又不肯去库里寻一寻,定是将御用的东西毁损了。尚书大人,这事既然已出在咱们礼部,咱们在这个事情上,最好避避嫌,索性放手让锦衣卫的人查一查也好。”
候郎中是官场中混惯了的人精了,往日也是得了郑洺许多好处的,他并不上这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当,当即道:“王爷一片好心,候某岂能不领这个情?无奈时运不济,又无贵人相助,候某不敢自不量力。”
说来也怪,自从杜士祯吃了苏萧的盐渍青杏,仿佛雏鸡子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只认得老母鸡一样,就此不由分说地缠上了苏萧,一来二去,苏萧家的家门,他来得倒比自家的家门还要来得勤快些。
一场闻喜宴,彼此攀交同乡,相互援引故知,引荐拜上一拜朱门紫袍,杯来筹往间早已是眼色勾动,暗流奔涌,哪里是些简单地以文会友,诗词唱合的典故?
妙仁笑道:“这女子让殿下如此沉不住气?看来这一位莫非是殿下的心上人?”
王旬见家里打发了平福几个上京来,自然是高兴的,又是吩咐他们安顿又忙询问家里老爷太太身体康宁。
苏萧也不理会他,只管支了脑袋再给自己满上一盏,仿佛自言自语道:“世事无常,不过一句话,就断送了一个人的一生。”她仰起头来,对面的那人一直默默无语,她自嘲一笑,“也许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眼神,也或许什么也不用做,就已经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邱大人,你说是不是呢?”
那老婆子一面同杜士祯往里走,一面同他细细地说来:“不瞒杜大人,我们家苏大人这两天日日在屋子里,这些日子又叫银香那小丫头将帘子解下来,纱窗帘子俱是不曾打开,那满屋子的药味儿——唉,老婆子看了,心里真真儿不是个滋味儿。杜大人您心肠好,得空劝劝咱们苏大人,身子骨再不济,只要松泛了些,便也该到院子里来坐坐,老婆子在您面前说句不好听的,若是这样躺着,再好的身子这样日日捂着也得捂坏了,况且还是病着的人呢?”
郑溶一行人为了尽早到达江阳,轻车简从,别说随行众人一概骑马,就连尊贵如三殿下郑溶,也是以身作则,弃轿御马,途中粗茶淡饭与众人同吃不说,夜间也是在车舆上匆匆合衣而眠,第二日才堪堪天明,便是又号令众人整装出发。
真是好笑得紧。
苏萧眼神微微瑟缩了一下:“邱大人没有喝酒倒也醉了,说起胡话来,下官原籍并不是蜀中人士。”她低头笑了笑,“况且下官到京城也不止三年。”
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姓张名德,是原先的副总管。苏萧回了礼部,在私底下悄悄一打听,那新总管一直与黄达形同水火,至于是否和郑溶一派有什么牵连,便是不得而知了。
正在此时,旁边却有一个声音道:“现在可觉得好些了么?”
她的手无力地攥着他的衣襟,只哀哀地重复着方才的话:“这张桃花笺……你竟然还留着。”
而她这样的无用之人,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更有何面目拖累于他?
八月的夜,清凉的流水温柔地抚摸着她的手臂,她呆呆望着天上的明月,又低头呆呆地望着一盏一盏从身边漂浮而过的小小花灯,那些花灯随着水流起起伏伏,从远处缓缓地来,再向远处缓缓地去。一盏一点红随波微微荡漾而来,她望着那盏三层八瓣儿的花灯出神,情不自禁地伸长了手去够,却并没有够着,那盏花灯在她身边打了一个圈儿,随水而去,若是放在平常,去了也就去了,可此时某个人却醉得厉害,偏偏不依,非要探着身子去勾那盏随波而去花灯,岸上头的王旬看得分明得很,这人怕是要一个倒栽葱,直接栽倒到水中央里去了。
闭上眼睛也能想象,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会如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流民人数在奏折中层层递减,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只怕还不到十之一成。受灾之情更是层层掩盖,等到了皇帝的耳中时,只怕也早成了一片歌舞升平,天下太平之景象了。
皇帝盯着下头的郑溶,方才心中虽是疑窦重重,现下却不由地想起那日郑溶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整治水患的情形来——这个儿子从小便寡言少语,历来与他不甚亲近,可骑射文策都做得让他这个当父亲的挑不出半分错处来。在其他的皇子还承欢膝下的时候,郑溶却甚少在他面前流露出大悲大喜的情绪,于是他便同言官们一样,记得的唯有这个皇子进退有度,思虑周全,而郑溶的脾性喜好则全然不知。
分配事儿的那个官儿走的时候,还在苏萧肩膀上拍了一拍,压低了声音道:“苏老弟,如今咱们司里人手也定下来了,你看新进来的三个主事里面,老弟你天资又高,做事儿也是最稳妥得当的,如今连着尚书大人也高看老弟你一眼,以后必是前途光亮。刚进来的时候,人多事杂,哥哥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儿,老弟你多担待些。往后老弟你若有什么需要我这个当哥哥的帮衬一把的地方,尽管过来找我。”
程朋又道:“周二爷,咱们也在江安城中也算有些脸面的人了,你想一想,咱们江阳的地界上何时见过此人?此人虽身着布衣,在咱们面前不卑不亢,”他倒也不怕周齐发火,直言道,“就算是泼了您周二爷一脸酒,也没露出半点怯意,您还当真以为他是个普通书生么?”
苏萧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确是下官预备的。”
郑洺状若癫狂,放声大笑,一把掷下佩剑:“自然是不能的。”
苏萧并不抬头看他,却只低头不语。
郑溶甩了一甩缰绳,不再看他:“邱大人也须记得要谨言慎行,不要在此等小事上用心太过,方才不白白辜负圣上的重托和荣亲王的期望。”说罢一夹马肚,策马而去。
是啊,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煞了他们呢!
王忻誉一愣,道:“左相请说。”
他禁不住她那样的笑容,禁不住她那样的软语,正在他低头触及她的纯角的时候,耳畔突然听见一个声音传了过来:“三殿下?苏大人?”
苏萧上京的时候,曾骗银香喝下一大碗和了茯苓粉的薏米羹,遂脱身而出,没想到她孤身一个女孩子却执意要上京来寻她,并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若不是在延平巧遇,怕两人这辈子也再无相见之时。
侯松在一旁不紧不慢道:“并不是闲聊,大人,苏萧将万寿节用的一对儿黄缎九龙曲柄盖丢了,他既未将黄缎九龙曲柄盖交付内务府又不肯去库里寻一寻,定是将御用的东西毁损了。尚书大人,这事既然已出在咱们礼部,咱们在这个事情上,最好避避嫌,索性放手让锦衣卫的人查一查也好。”
候郎中是官场中混惯了的人精了,往日也是得了郑洺许多好处的,他并不上这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当,当即道:“王爷一片好心,候某岂能不领这个情?无奈时运不济,又无贵人相助,候某不敢自不量力。”
说来也怪,自从杜士祯吃了苏萧的盐渍青杏,仿佛雏鸡子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只认得老母鸡一样,就此不由分说地缠上了苏萧,一来二去,苏萧家的家门,他来得倒比自家的家门还要来得勤快些。
一场闻喜宴,彼此攀交同乡,相互援引故知,引荐拜上一拜朱门紫袍,杯来筹往间早已是眼色勾动,暗流奔涌,哪里是些简单地以文会友,诗词唱合的典故?
妙仁笑道:“这女子让殿下如此沉不住气?看来这一位莫非是殿下的心上人?”
王旬见家里打发了平福几个上京来,自然是高兴的,又是吩咐他们安顿又忙询问家里老爷太太身体康宁。
苏萧也不理会他,只管支了脑袋再给自己满上一盏,仿佛自言自语道:“世事无常,不过一句话,就断送了一个人的一生。”她仰起头来,对面的那人一直默默无语,她自嘲一笑,“也许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眼神,也或许什么也不用做,就已经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邱大人,你说是不是呢?”
那老婆子一面同杜士祯往里走,一面同他细细地说来:“不瞒杜大人,我们家苏大人这两天日日在屋子里,这些日子又叫银香那小丫头将帘子解下来,纱窗帘子俱是不曾打开,那满屋子的药味儿——唉,老婆子看了,心里真真儿不是个滋味儿。杜大人您心肠好,得空劝劝咱们苏大人,身子骨再不济,只要松泛了些,便也该到院子里来坐坐,老婆子在您面前说句不好听的,若是这样躺着,再好的身子这样日日捂着也得捂坏了,况且还是病着的人呢?”
郑溶一行人为了尽早到达江阳,轻车简从,别说随行众人一概骑马,就连尊贵如三殿下郑溶,也是以身作则,弃轿御马,途中粗茶淡饭与众人同吃不说,夜间也是在车舆上匆匆合衣而眠,第二日才堪堪天明,便是又号令众人整装出发。
真是好笑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