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_变化
2122读书网 > 媒人 > 媒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媒人》

 青娘不由噗嗤一声笑出来:“真会说话,先下去吧,我想着这会儿,你二爷也该进来了!”。

  婆子扶着丫鬟走进,郑大奶奶见了丫鬟面上神色,眉头不由一皱,偏生琴姐儿还在那叫道:“姐姐快来,我方才给娘讲了笑话,这会儿,你也给娘讲笑话!”

  朱老爷见了张秀才,开口就问:“你家的人呢,还不送来?”

  张二婶得意洋洋地拎着猪肉走了,经过青娘门前的时候,忍不住又在青娘门口啐了一口,又害怕被人瞧见,四处瞧了瞧,扭着腰急忙走了。

  “他们要的是风光日子,现在让他们过这样日子,倒比肆意凌辱要好些。”郑明德语气平静,王婆子仔细想想,笑了:“二爷说的是,二爷说要搬进城里,选了那天,我可想了很久呢。”

  郑大奶奶却没有说话,只牵着琴姐儿走到酒席当中,不发一言,郑大奶奶就拉着琴姐儿跪下。

  青娘口口声声说着报应,郑大奶奶又惊又怒之外,竟然还有一点害怕,不,郑大奶奶疯狂摇头,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若不这样做,照了婆婆那样疼爱郑明德,这周遭所有的一切都不会留给自己,那时自己的吃穿,哪有半分比得上青娘夫妻?
  等把来写对联的人的对联都写完,宁榴觉得肩膀都有些酸,用手揉着肩膀,对青娘笑道:“许久不曾写字了,这会儿,怎么觉得,比杀猪刀还沉呢?”

  屋里怎么这么热?宁榴额头上的汗也下来了,青娘瞧宁榴一眼,惊讶地说:“你额头上怎么都流汗了,这屋里热,你把外衣脱掉吧!”

  朱老爷这会儿呜呜咽咽,黄婆子忙把堵住朱老爷嘴的帕子取掉,丫鬟们也走进来,急忙点蜡烛,又有丫鬟倒了茶过来。
  琴姐儿笑吟吟地给郑六奶奶她们行礼,叫了婶娘。郑六奶奶已经笑着道:“琴侄女生的越发好了,又这样知礼。以后啊,琴侄女的福气,只怕我们谁都比不上呢!”

  “这人啊,在外面磨练过,自然是不一样的!”郑四叔只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就对三老太爷笑着道:“况且,三叔你原先不也觉着,让明德回来,也有好处的!”

  青娘和秀才娘子走了,张秀才这才从藏身之地出来,掸着身上的灰,唇边全是冷笑,吴氏,今儿就要你的好看。
  “照了我朝法度,这样的人,是要判流放的!”知县用手捋一下胡子,对青娘补充。

  郑六奶奶一拍手:“既然如此,那就这样相待,大嫂,二嫂都这样说了,难道你还不肯接?”

  “这有吃有喝的,心疼什么?”宁敏已经把一碗粥喝完,青娘抱着她轻轻拍着,对刘七媳妇道:“道理呢,我想王妈妈已经和你们讲过了,我也不好再多说,横竖也就这么两个来月,这门户看紧点,别的,也就没什么事了!”、
  宁榴的手在青娘的脸上缓缓摸着,不知道该做什么。青娘的牙咬住下唇,把唇凑到宁榴手边,沿着掌,青娘的唇是那样轻柔。

  吃完晚饭收拾完,一家子在院子里纳凉,宁榴给两个孩子讲书上的故事,青娘手里拿着针线在做,不时插口问一句。

  话在看到来人长相时候,全都堵在喉咙里,那人已经开口:“二爷,多年不见,今日见您这样,老奴……”
  张二叔也不理三姑婆,只对宁榴道:“按说这入赘进来,按了惯例,是要……”三姑婆见那边迎亲的人已经进门,对张二叔道:“那族谱,都几十年没修过了,还说什么开祠堂上族谱的话?你们要有钱,你们就找人先来修了族谱,再说什么开祠堂上族谱的话。”

  “二叔,你也是个明白人,这有什么不妥的?弟妹又没有个儿子,若她就算没有儿子,从族里择个嗣子养在她膝下,也是件正经事。可她呢,这不做那不做,万一要带了这家产走了,那不是白白地把这份产业,便宜了外人?二叔,我爹娘当日把家业各自分开,指望的是给儿孙们长久守着,而不是给外人!”

  “胡闹!”知县说了这么一句,急匆匆换了衣衫就出去坐堂。朱老爷本是等着衙役们把青娘给捉回来,自己直接把青娘带走,谁知竟是吴氏敲了登闻鼓。
  三姑婆一口气说完,眼巴巴地瞧着宁榴,宁榴微笑:“这也算不上什么,只是好像没有红纸了!”

  吴氏放开拉着青娘的手:“对,对,就该这样,倒是我忘记了。”

  王婆子瞧一眼郑大奶奶,这才对吴娘子道:“就算事情不暴露,你又活的成吗?你也不想想,你懂药理这件事,到底是谁传出去的?”

  “说你什么都不懂呢!你是下人,你的供词,官家是不会信的!”青娘轻飘飘的说了这么一句,吴娘子的脸色顿时灰白一片,王婆子已经拉着吴娘子,脚不点地地往后面走。

  三姑婆心里盘算着,若苏娘子不肯,还要再给宁榴寻个什么样的人?这心里有心事,路都要短些,只一会儿三姑婆就已瞧见自己村庄,宁榴正站在那和村人说笑。

  郑明德抬眼一瞧,对这管家娘子道:“原来是吴嫂子,这么些年,你和吴管家两人,也是十分得重用的!”
  青娘疾步走进,对郑大奶奶道:“方才听说大嫂晕倒了,这才过来探望,谁晓得大嫂子这会儿精神还好。”郑大奶奶一时也无暇去想青娘为何和前几天有不同,只勉强露出笑。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