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重生在现代_刘光天打人
2122读书网 > 国师重生在现代 > 国师重生在现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国师重生在现代》

 官兵持着长矛过来检查马车了。丁述压低斗笠坐着不动,一名士卒以为他也是商队中人,撩起车帘往里面张望了一下,见车中堆满了各种杂物,角落里有一个大箱子,便问道:“箱子里是什么?”。

  九郎正站在双澄身边,他本想也如她那样蹲下,可扶着手杖还是有些艰难,便小心翼翼地单膝着地跪在了土堆前。双澄惊讶地看着他,“干什么跪在这儿?你这样不吃力?”

  双澄蹙着眉加快了脚步,一径朝着前方疾行。好不容易来到东城,穿过长街后终于望见前面巷子那家药铺的招牌,她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店堂,交上方子后一边等着伙计替她研磨药粉,一边靠着柜台偷瞥外面情形。

  临近中午的时候,端王过来提醒九郎回宫,但那时双澄已经带着蕙儿去厨房忙碌。他坐在屋前,向端王道:“我想再留一会儿,双澄在为我做饭。”

  “恩情?那倒不必谈。”端王慢悠悠地看了看他,“以后我若需要九哥帮助时,你也能将我视为自家兄弟即可。”

  美人榻两侧有诸多宫人奉巾添香,又有一名身材微胖的圆脸内侍躬身站立。

  “是,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每天用多少是有定额的,超出了就得想法子补回来。不过好在山中蔬果不少,夏日里我摘了杏子去镇上卖,秋日里将果实腌制了,到过年时大户人家开宴席,我还能赚上一些。”双澄指了指那晶莹羹汤中的冬笋片,“这个最能卖钱,也算是时鲜货了,我自己挖出了都不怎么舍得吃。”
  虽如此,双澄还是怔怔地站在烛火下,过了片刻才道:“事情办完之后,我们会去哪里?”

  母后姿容美艳出身高贵,经由先帝指婚嫁给官家时,官家还只是个普通皇子,故此她颇有不悦之意,动辄摆出骄矜架子。此后,前太子发疯而死,官家被改立为太子,不到一年时间便顺利登基,她因是亲王正妃的缘故,虽未曾生育还是被封为皇后。眼看其他妃子大多已生下皇子皇女,母后日夜焦灼,后来终于有孕生下了他,自然欣喜不已。却不料他在五岁时因病残了右腿,官家本就不想立他为太子,那之后更是找到了借口厌弃。母后气愤难当,又见其他皇子健康无碍,官家越发宠幸新晋的妃子,竟郁结难解染上重病,不到两年便撒手人寰。

  他负手走到池边,望着水中游来游去的红鲤鱼,道:“不必着急,这种鲤鱼我府中也有,要是你想要的话,我等会差人给你送一些来就是。”
  “我知道,你也是为保护殿下。”冯勉喟然道,“只是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否则我又如何向太后与官家交待?”

  潘太后脸色一沉,有意作色道:“一派胡言,九郎分明说是在邢州丢失了杖子,为何两人所说不同?!你到底是如何认识的九郎,到现在还想欺瞒于我?!”

  他站在树下微笑:“这样的手艺,我还能吃到什么?”
  可越是这样,潘太后看了就越是心痛,心痛之余,更起怨愤。

  “父亲?”他怔了怔,见她神色凄惶,不禁问道,“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凌香寒声道:“娘子怎能这样说话?当初是二公子与你师傅一同追到渡口,也是他们亲手从少夫人怀中救下了你,难道还能有错?再者说,之前太子见到你之后就想到阿蓁娘子,你不是也亲眼所见?难道你因为与赵令嘉情真意挚,就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了吗?”
  其他内侍见这架势,都不敢再多问什么,冯勉连忙屏退了众人,悄悄跟了过去。书房内的直栏窗半开半闭,远处的杏花桃花开得纷纷艳艳,醉人香息沁润着微风飘拂而来。九郎独自坐在窗前,似是望着那窗外春景,可又明显心不在焉。

  内侍吓得魂飞魄散,颤抖着回过头望着官家,直叫道:“陛下!陛下!”

  “怎会……”他不由说出口,可此时门外有人轻轻走近,九郎立即止声不语。
  九郎瞥了他一眼,冷笑道:“我不过是失势的皇子,怎敢劳烦殿头为我效力?殿头既然想饮酒,那就请回宫去喝个痛快,不必跟着我在此度日如年了!”说罢,转身便走。

  她已经笃定了主意,按照先前与三位哥哥说好的那样,等到了村镇便换上寻常衣衫,与他们汇合之后立即离开,让那些官兵在山中翻个底朝天也觅不到踪迹。

  风吹过平野,对方静止不动,双澄却不敢怠慢,随即策马朝着斜侧冲出。岂料那人见她一动,便也疾速骑马追去。她拼尽全力扬鞭策马,白马负痛狂奔,转眼间已冲下高地,扬起漫漫尘烟。
  冯勉的圆脸上浮现了一丝遗憾,但很快又温和微笑起来。

  她红着眼眶,狠狠地上前一步,“那为什么从来不说?要到这里才引我来?”

  “她?”元昌愣了愣,推开门往外望了望道,“臣进来的时候她守在外面,现在却已不在了。”

  九郎闭上眼,问道:“她还说什么了?”

  他沉默不应,过了片刻才低声道:“臣觉得五哥没有理由要对臣不利。”

  九郎知道她独自留在那乐坊实在孤独,心中隐隐歉疚,看她较之以前清瘦了不少,不由抬起手来轻覆上她的脸颊。双澄将手贴在他的手背上,揉了一下。他想起端王之前的提议,犹豫了片刻,才道:“五哥至今寻不到你师傅的下落……所以他倒是有个建议,希望你能回苍岩山一次,元昌会陪同你一起去。”
  内城建筑果然更为雄伟堂皇,晨曦之下乌瓦融金,朱窗精巧。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悬挂着华灯,大红穗子在微风中轻拂。比起喧闹沸腾的外城,此处更好似瑶台琼楼,就连街上过客亦多数风度不凡,时有高抬大轿肃穆而过。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