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梨(重生)_攻心之策
2122读书网 > 不分梨(重生) > 不分梨(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不分梨(重生)》

 宋思年接过纸张打开,刚看了一眼,手就无法控制地哆嗦,眼泪也忍不住涌了出来,他用颤抖的声音念道:“故军户下,止有一丁,充生员,起解兵部,奏请翰林院考试,如有成效,照例开豁军伍。如无成效,仍发充军。”。

  “来啦,来啦,是花轿!花轿来啦!”随着院子里小孩子们激动的欢呼声,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欢快喜气的唢呐声和锣鼓声。

  柳大夫主要是为着萧靖北的伤情而来。他到了镇远侯府后,每日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几个御医讨论萧靖北的治疗方案,展开民间疗法和宫廷疗法孰有效的辩论,每每是争得面红脖子粗,谁也不服谁。

  鞑子的队伍整齐而有规模,队伍的最前面,是上百个衣衫褴褛的梁国百姓,他们被驱使着拉着楯车。近百辆用兽皮和树干包裹着的楯车里,装着鞑子的士兵,正透过楯车的缝隙偷窥着张家堡城墙上的守兵,他们手里的弓箭已经准备好,随时准备射向城墙。楯车的中间,还夹杂了巨大的攻城锤和投石机。队伍的最后,是精锐的鞑子骑兵,他们身披厚厚的盔甲,手持巨大的弓箭,骑在高头大马上,迈着整齐的步伐,激起尘烟滚滚。鞑子的队伍带着凌人的气势,如山洪、如海啸,以迅猛不可抵抗之势向着张家堡压来。

  李氏忙说:“四郎你就送送宋娘子吧,这里毕竟是堡外,我看这里住的大多是些面色凶狠、孔武有力之人,宋娘子毕竟是个小姑娘,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王远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斥道:“蒋百户,你是不是年纪大了,人也有些糊涂了?你告诉我,建子堡是为了什么?

  萧靖北似乎这才想起这个问题,他皱了皱眉,虽然满心不舍,恨不得就留着芸娘在这里永远待下去,终究是不现实,只好道:“是我考虑事情太不周全了,不该拉着你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此刻也太晚了,你今日累了一天,确实要好好休息,不如我先送你回去?”
  “不是已经跟你说了的吗,不要再叫我姐夫了。”萧靖北打断了他,面上显出几分不悦。

  午饭过后,王姨娘和萧靖娴一人挎着一只小篮子,一起出门去了上东村的宋家和许家。

  王远举臂高呼:“守卫张家堡,为将士们报仇!”
  请继续支持哦!!!!

  “你……”

  宋芸娘哼了一声,翻了个身,背对着萧靖北,没好气地说:“好好好,敢情你们一家子全都是不敢得罪人的好人,让我来做这个坏人。”
  宋芸娘便将昨日去靖边城卖粮一事告诉了许安慧,特别提到了遇到许安平和许安文的事情,许安慧听闻这两兄弟一切安好,也拍着胸脯口念阿弥陀佛。芸娘又聊了聊荀哥恢复记忆的事,许安慧听得张口结舌,唏嘘不已。最后,芸娘又谈起了做面脂生意的事情,“其实,我今日来也是想和你商量商量,怎么将面脂的生意做到靖边城去?”

  “姐姐,我也早好了”,荀哥笑嘻嘻地看着芸娘。小孩子恢复得快,荀哥在家休养了几天,便又养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白皙的脸上,双颊泛着健康的红晕,一双晶亮的眼睛宛若剔透的黑宝石,芸娘看着这样的荀哥,便觉得自己背上的伤也好了一大半。

  宋芸娘默然看着李氏,泪光闪动,心中十分复杂。她知道萧靖北是被迫接回了前妻,心头的压迫感稍稍减轻,但仍是十分沉重。
  许安慧气道:“都到了提亲的地步了,还说只是这几日的事情。前几日在我家,我问起你的亲事,你还恼得什么都不说,转个身却要定亲了,亏我还将你看作好姐妹,白为你操了心。”

  宋芸娘垂头期盼的看着肚子,眼里是水样的温柔。阳光透过雕花窗洒在两人的身上,分外的温暖和宁静。

  萧靖北低声道:“放心,大家都睡了,没人可以看见。”他的声音低沉醇厚,带着一丝笃定,带着几分蛊惑。宋芸娘便慢慢平静了下来。她虽然又羞又怕,但心底深处,却涌上几分欣喜。
  “芸娘——”许安慧气喘吁吁地跑进了萧家小院,急促的声音打破了院内的宁静,“快,快随我到城门口去。”

  荀哥儿这两年长高了许多,已经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他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色直缀,身子立得像一株笔挺的小树,面容沉静,神色淡定,几年的潜心苦读生涯令他周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明亮有神的眼睛里显现出读书人的博学和睿智。

  见宋芸娘好奇地打量,柳大夫笑着说:“这家人姓徐,是和萧家一起来的军户。他家本是山西的大财主,被充军的这个徐文轩是家中的独子。他们家里派家仆一路跟随而来,重新建了房子,据说家里的老爷太太以后也要来同在。我看他们倒是我们堡里唯一一家用着仆人的军户,只怕以后连田都是仆人种呢!”
  萧靖北却淡淡笑了,他诚恳地说:“宋大叔,我虽然现在不名一文,但我对芸娘的心是真真切切。我与芸娘两情相悦,如若宋大叔愿意将芸娘许配给我,我愿意一辈子珍爱芸娘,照顾芸娘,尽我所有的能力,绝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宋芸娘所有的委屈和心酸在这一刻都找到了突破口,她哭一会儿,又笑一会儿,萧靖北只是宠溺地看着她,带着温柔的笑意。宋芸娘哭哭笑笑了一会儿,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她忍不住轻轻拍了萧靖北一下。

  这些流民虽然贫苦,但毕竟都是自由之身。入了军籍后,便要一辈子束缚在这里,平时受着劳役,战争来临时,还要去当炮灰。虽说有可能立军功,但毕竟大多数军户只能贫苦地过一辈子,又有几人可以像郑仲宁等人那样拼个小旗、总旗甚至百户的位置。特别是这些流民中还有几个向往仕途之路的文人,心心念念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不甘心沦为军户。

  芸娘不满地白了萧景北一眼,嗔怪道:“哪有你这样夸自己娘子的。”又神色一黯,皱起了眉头,“可是,义兄离开已有半个多月,却音讯全无,我心里实在是担心。萧大哥,他会不会已经被那些土匪给……”

  不过,蔡氏对于徐文轩和萧靖娴之间的那一点儿事情倒是全然不知,她每次来见到萧靖娴,都是笑呵呵地赞她长得好,一个劲儿地说将来不知哪个有福之人可以娶了她去。这样的夸赞,却令萧靖娴怀疑她是有意嘲笑自己,不禁心中更是怨恨。

  宋芸娘他们终于收拾妥当,准备赴京。随着他们一同进京的除了白玉宁的家眷——吴秀贞和三个孩子,还有孙宜慧。
  次日早上,一缕阳光早早的从窗子里探进来,又是一个大好的晴天。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