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老哥混都市_心魔难消
2122读书网 > 地府老哥混都市 > 地府老哥混都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地府老哥混都市》

 银香走出门去,替她披了件外袍,月光之下,银香只觉得苏筝身形寂寥,肩上骨头几乎有些硌手,银香心一酸,几乎垂下泪来,她将眼中的泪忍了又忍,哽咽道:“姐姐,咱们回屋了吧。”。

  邱远钦知她今日主动相邀必有要事,现在又当着众人重提那日在郑溶帐前的旧事,分明是在暗示他,她现下乃与他同为二殿下效力,怕是与郑溶暗中已成了水火之势,他心中不免微微有些恻然,无论自己如何劝慰,她终究还是被卷入了这场血雨腥风的龙虎斗之中,不禁黯然道:“不过举手之劳,当不得高义二字,也不值苏大人这般挂怀。”

  里头皇帝的声音传了出来:“进来罢。”

  他并不理会那人,只将苏萧牢牢地搂在自己的怀中,却不料方才还笑语妍妍的她却突然躲开了他的唇,转过头去怔忪地望向那人,她神色恍惚,长睫之上慢慢地蓄起一滴清泪,口中喃喃道:“邱郎……邱郎……”

  她心中不由地涌起莫名的恐慌,情不自禁地抓住他的袖口:“不,不要留我一个人在这里,我……我同你一起回去。”

  其实,女主没有挂没有挂没有挂。番外会有最终版的结局。

  郑溶的笑容透出一抹极嘲讽的意味:“他与公主确有手足之情,可他与皇上更有父子之情,如今父皇已是风中残烛,他难道不在榻前尽一尽做儿子的孝道么?”
  说罢,又凑过来笑道:“殿下,这里离苏苏的宅子很近的,要不咱们上他家去换一身?”

  她曾以为是他负了她,可他舍弃大好前程,舍弃如锦仕途,只是为她博一个清白家门。而自己竟是一心怨恨于他,道是他无情寡义,殊不知到头来却是自己先辜负了他。

  郑溶声音冷到极点:“郑洺逆贼逼宫篡位,矫诏夺国,”目光冰寒,吐出四个字,“就地扑杀。”
  “这又有何难,左右不过些闺中闲事。”

  唯有隆昌帝幼弟恭亲王郑清在金殿上慷慨陈词,自动请缨,愿领兵出征。隆昌帝大喜,当朝封郑清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兵三十万,征讨西凉。前番战事折兵不少,这三十万兵马一出,便是南朝最后的底子,而南朝现下唯一四角齐全的精兵,怕是只有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了。

  众人正在疑惑之中,其中却有一个年轻的军士眼尖,只见他瞪大双眼,惊呼一声,面上惊恐不定,众人循声望去,却见到几丈外的江水之中,翻滚着一双手臂,那手臂上手上还牢牢拽着藤条粗细的大铁链,那四周的波涛都被汩汩流出的血迹染成一片殷红,这不是郑丁的手却还会有何人?待到众人再看之时,那双断臂被汹涌的江水一卷,再无踪迹。
  如今因着水患的关系,延平镇上虽说不如往日的熙来攘往,倒是比郑溶他们一行人一路上所经的别处各地要繁华许多。镇上不时可见成群结队的商旅之队牵马而过,而镇上的酒舍秦楼更是一派太平气象,远远地便闻听管弦曼妙,歌舞升平。

  杜士祯陪笑道:“哪里晓得三殿下您就在这里呢,”他眼珠转了一转儿,一侧身便将郑溶让到了苏萧的身边,“不然就算是殿下您只赐我一杯儿薄酒,我也能做了琼瑶宴席呢,哪里还能有精神头儿光顾着说话呢!”

  文九摇头:“没有。只是……”
  那一纸小小的薛涛笺日日夜夜被贴身收在他的胸口处,仿佛一只待哺的雏鸟,眷恋地依偎在他的胸膛,细细的绒毛,轻软的羽翅,让人从心底生出一丝不可自抑的爱怜,恨不得用心口那一点滚烫的温度,一寸寸地温暖它,让它羽化成这人世间最耀眼夺目的彩凤,其华灼灼,其色华华。

  一时间三军如滚水沸腾,下头众人高举手中剑戟,呐喊声震天裂地,直穿云霄:“我等誓死追随瑞亲王殿下!瑞亲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昨日的喧哗仿佛还在大殿里鼓荡,内侍宫女们正低着头清扫昨夜筵席留下的痕迹,拂晓清冷的空气中飘荡着高烛燃烧过的淡淡的味道。身着掐花织锦宫袍的女官在前头徐徐引路,永定王郑溶迈着步子不紧不慢地随在后头,前头的女官分花拂柳,不多时沿着那雨花石小径便到了御书房外头,一行人绕过九龙照壁,只见御书房门口立着的正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全贵,他眼瞧着郑溶来了,忙迎上前去,干净利落地请了安,压低声音道:“我的殿下呀,您可来了!”
  皇帝摆摆手道:“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昨日间我见你和你五弟一同出了殿门,又一同回来,想必是嫌那大殿里头吵闹,兄弟两个去说贴己话了?”

  苏萧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脚,噗呲一声笑出了声:“人人都说邱大人似谪仙一般,我看来邱大人却是个俗人,竟还计较这些繁文缛节的小事情。”

  一筝一箫,乃是双生,箫萧同音,她兄长苏盛又曾随自己镇守萧关之外,若是这般,他都不知她便是苏筝,那他堂堂瑞亲王岂不是浪得虚名?
  好不容易把这尊菩萨请走了,苏萧王旬两个都长松一口气。

  那日,从祠堂被搀扶出来后,他足足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余才下得了地。书童明远抹着眼泪儿说:“少爷,您这又是何苦呢?为了那苏家小姐,您值得这样做么?您从小到大可都没受过这样的罪……”

  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若是一步行错,苏萧便是万劫不复。

  自有分寸。

  苏萧的手往院门外一指,外面正有流民数百,老幼相扶,沿街乞讨。她沉声道:“将军可见外面饥民流离失所?这军令乃是殿下五日之前拟定的,请问将军,殿下可曾见此地饿殍满道,饥民乞讨之景?殿下可见昨晚强抢民女,逼良为娼之景?殿下可见这老幼无持,无以为家之景?将军可是觉得,昌安之民乃是我大周子民,而怀清之民便不是我大周子民了?怀清的老人便理应饿死路旁,幼儿理应失父丧母,女子理应强作娼妓,男儿理应拦路成匪?我等奉朝廷之命,一路行来,怀清流匪成群,官仓无续,此地的百姓叫天不灵地不应,只能盼望朝廷早日救济他们于水火之中。为何就不能留下一万儿郎,清流寇,运粥粮,放官仓,安民心?”

  便是他,也是有软肋的。
  郑溶暗暗长吁一口气,心知必然是顾侧得知消息前来解围。一旁的郑洺倒凑过来,压低了声音关切道:“三弟,你说这河水泛滥来得可真是时候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