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少妇的风情万种_防备
2122读书网 > 离异少妇的风情万种 > 离异少妇的风情万种
字体:      护眼 关灯

《离异少妇的风情万种》

 她便又回到了江南。江南的风是那样和煦,将心都吹软,蓝天白云下,两只风筝竞相攀高,又随风互相缠绕,线的这头,芸娘和萱哥在细软的青草地上轻快的奔跑,一个劲地让自己的风筝更高,更高……四岁的荀哥在一旁拍手大笑,迈着还不稳的步伐在哥哥姐姐身后追逐,不远处的凉亭里,娘端庄的倚坐凭栏,含笑看着嬉戏的儿女,爹站立一旁,时而低头温柔地看一眼妻子,时而又慈爱地看向草地上奔跑的儿女……突然,荀哥嘻嘻哈哈地抱住了芸娘的腿,芸娘跌坐在地上,萱哥恶作剧的伸出手在芸娘脸上拍打……。

  “轰——轰——”两声巨响,鞑子的两辆楯车被炮弹击中掀翻,一阵鬼哭狼嚎后,只见硝烟弥漫处,一片血肉模糊。

  “你这孩子,哪有女子这样说自己的?”宋思年不禁摇头苦笑。“芸娘啊……”

  芸娘愣了一下,回过神来,急忙转身去追赶萧靖娴。

  萧靖北忍不住打了个呵欠。他伸出双手拍了拍脸,强忍住浓浓的倦意,振奋了精神。转身看向城堡之内,看向宋家所在的方向,萧靖北脸上不觉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慢慢回想着这几日搬到宋芸娘家后的点点滴滴。

  “好大胆的刘青山!”钱夫人面色一寒,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气得站起来,“老爷许下的承诺岂是他可以随意抹掉的?就是这一帮大胆的滑吏,害的老爷名声有损。”她提高声音喊了一个丫鬟进来,“秋杏,去请刘青山大人过来,就说老爷走得匆忙,有几句话忘了交代他,托我转述。”

  傍晚时分,夜幕即将降临。满天星斗随着夜色渐浓,也越来越显现和闪亮,挂在高高在天空静静地眨着眼睛,默默关注地看着下面的张家堡。
  刘大爷听闻此言,急忙出去找知情的村民询问,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回来了,还没有进门便在门外大声嚷着:“芸娘,好消息,好消息。我去打听过了,军队还驻扎在山下,听说还要清点缴获的贼赃,搜寻逃脱的土匪,可能还要驻留数日。你的熟人姓甚名谁,我去替你打听打听。”

  芸娘怜惜地看着殷雪凝,这样兰花般美好的女子,本因嫁给一个伟丈夫,受人怜爱,可是现在却做人妾室,那王远又是贪恋美色、喜新厌旧之人,她的前程更是一片渺茫。沉默了一会儿,芸娘忍不住心痛道:“雪凝,当时……你……为何不反抗?”

  萧靖北恭敬地坐在宋思年的对面,拿起酒壶慢慢为宋思年倒酒。
  “那就把这胡……胡什么的派去那里吧!”王远想了想,又忙道:“派去之前先打四十……不,五十军棍,以儆效尤。竟敢欺瞒长官,妄想逃避军役,实在是可恶。”

  郑仲宁虽是武人,却也心细。他本就对许安平的心思有些了解,此刻见此情景,心中更是了然。他忍住心酸,快步走上前来,不由分说地便拉走了许安平。

  宋芸娘尚未来得及去买粮,过两日就有人送了两大袋粮食过来。
  李氏嘴张了张,却还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算了,我已经老了,这个家就都由你做主吧!”

  宋芸娘和李氏一起将镇远侯府的琐碎家事安排得妥妥当当,重新走上正轨,已经是年关前夕。

  萧靖北想起芸娘手上的伤口,忙将她的手抬到眼前细细打量,见她的芊芊玉指莹白可爱,在朦胧的夜色里更加引人心动,便忍不住低头在芸娘的手指上轻轻印下一吻。
  “萧大哥,头发湿漉漉地仔细着凉,我来给你擦擦。”

  萧靖北派去接宋思年和柳大夫他们的人马终于回来了,却只接来了柳大夫一人。

  李氏苦笑着说:“这是隔壁的徐富贵送过来的一些糕点、布匹之类的,说是看我病了这么长时间,探望我的。”
  土匪身手甚是敏捷,他迅速侧头避开,一把抓住芸娘的手,只见月光下,她皓腕上一只银手镯闪着幽暗的光。土匪一愣,一把拍掉芸娘手里的银簪,紧紧抓住芸娘的手腕,死死盯着她的银镯打量着,脸上的表情又惊又喜,又是不敢置信,良久,才急急问道:“这手镯是哪里来的?”

  饺子包得差不多的时候,芸娘突然想起了宋思年和荀哥儿。她想到往年的除夕夜,家里虽然极其困难,但也会咬着牙买上一些面粉和猪肉,包上几十个饺子,除夕夜里一家人热热乎乎地吃上一顿。当时都是宋思年揉面、调馅料,芸娘包饺子,荀哥儿在一旁帮忙。却不知现在自己不在,他们父子二人在家里如何准备年夜饭,今年过年少了一人,又不知会是怎样的冷清和孤单……

  芸娘看到小小的院子里躺满了各种伤情的士兵,柳大夫衣衫凌乱,身上布满了斑斑血迹,想来也是既忙乱又疲惫,不觉讪讪道:“我……我也是担心您嘛……想出来看看您和荀哥儿……”
  宋芸娘轻轻伸手抚在微微凸起的小腹上,心中突然有些愧疚。她深深知道,若萧靖北真有什么不测,她便是这个家里唯一的支柱,越发要勇敢地承担家里的责任,好好孕育这个孩子。只是这段时日她日日忧心萧靖北,不思饮食,无心睡眠,身体越来越弱,反而令李氏为她担心,也真的对不起这个孩子……

  第五家军户人数最多,有老老小小五口人。一名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看上去是这家人的核心,他紧紧搀着一位中年妇人,那位妇人眉头紧紧皱着,面有病色,似乎正在忍受病痛,另一名看上去略年轻些的中年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娃娃,一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正搀扶着她。

  “姐姐,我也早好了”,荀哥笑嘻嘻地看着芸娘。小孩子恢复得快,荀哥在家休养了几天,便又养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白皙的脸上,双颊泛着健康的红晕,一双晶亮的眼睛宛若剔透的黑宝石,芸娘看着这样的荀哥,便觉得自己背上的伤也好了一大半。

  宋芸娘支支吾吾地说:“他……他有些忙,马……马上就到。”见张二郎不置信地看着自己,眼中还有着些许难堪和受伤,芸娘似乎觉得此刻的汗流的比干活时还要多。

  开张的那一日,生意极好。由于断货了许久,再加上新铺子和徐家原来的店铺又在同一条街上,一些老客户在他们布置店面的时候就纷纷进店询问,盼着开张。开张时许安慧他们又搞了一些买一送一、优惠价的活动,门口居然排起了长队,一些面脂都抢购一空。买不到面脂的人们,便纷纷下了定金,催她们快些供货,临走前还心有不甘地买了一些绣品,以求安慰。

  春去秋来,张家堡外面的那片庄稼地青了黄,黄了又青,转眼已是三个寒暑。
  托郑仲宁和许安文的福,宋芸娘今日仍然可以和许安文一起煮糯米汤。两人干这活已经是轻车熟路,毫不费力地就做好了糯米砂浆,做出来的砂浆既不干,也不稀,湿度和粘度都是刚刚好。一旁的老工匠伸手捏了捏砂浆,目光中带着肯定和赞许,“三郎,你小子悟性很高啊,才做了几天,现在不用我们的指导也可以做得像模像样了啊!”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