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的自传》
新书推荐:
第一章大丈夫,能穿能脱+番外
第二章一顾齐眉
第三章非常女生小说
第四章盛世天下之农门弃妇
第五章天惶惶地惶惶
第六章从心开始+番外
第七章星宿天神
第八章半寸相思
第九章霸上儿子的总裁爸
第一十章转生艾心
“下西村的,怪道以前没见过呢!怎么绕道跑我们东边儿打水来啦?你们村里的水井出什么问题了吗?”芸娘问道。。
许安慧自是不肯,“你这丫头,别老跟我提钱啊钱的。这几年你不知送了我多少面脂,若按五百文一盒的话,我也不知欠你多少钱了。我们之间,何必算得那么清楚。”
芸娘笑着婉拒了父亲,她蹲在地窖口,看着宋思年焦急的面孔,安慰道:“爹,我现在也是有军务在身的人了,怎能躲在家里。您放心,鞑子打了这么久都没什么事,此次有大雪相助,他们越发打不进来。”
厨房里,宋芸娘和田氏已经架好了桌椅板凳,摆放了碗筷。小小的方桌上,摆放了四菜一汤,刚刚烧好的野兔和山鸡放在正中间,色泽红亮,香味浓郁,令人食欲大开。
她到此时才突然发现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原来自己不仅仅是要嫁给萧靖北一个人,还是要嫁给他那一家子人,包括做钰哥儿的娘。她不愿深究是谁在钰哥儿小小的脑瓜里灌入了这样的想法,她知道这必定是萧家人中的一员,也说明萧家有人不欢迎自己。
刘大爷听闻此言,急忙出去找知情的村民询问,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回来了,还没有进门便在门外大声嚷着:“芸娘,好消息,好消息。我去打听过了,军队还驻扎在山下,听说还要清点缴获的贼赃,搜寻逃脱的土匪,可能还要驻留数日。你的熟人姓甚名谁,我去替你打听打听。”
想到这里,萧靖娴忙站起来笑道:“不如我和姨娘一起去吧,顺便看一看张婶婶。”
萧靖北微微笑了笑,“在这张家堡里,想找个不是军户的人家嫁也难啊。都像您这样想,那咱们军户都没有人愿意嫁了。”他在张家堡生活了数月,天天和一群军中男儿在一起,现在也完全融入了他们的队伍里,以一名军户自居。他见李氏面露不以为然之色,接着说:“徐文轩虽然是军户,但好在只是一人终生充军,听说,他的父母又在靖边城购置了住宅,还买了几个店铺做生意,若靖娴真能嫁入他家,倒真的是一个好归宿。”
宋思年吃力地拄着拐杖站起来,脸上带着浓浓的自责,“荀儿跟柳大夫一起出诊去了,让他跟着学学医术也好。”他叹了一口气,沮丧地说:“爹真是没有用,什么活儿都干不了,都快成了吃闲饭的了。芸娘,这些日子真是苦了你了。”见芸娘一改往日的轻松笑颜,而是面色沉重,心事重重,又小心问道:“刚才钱夫人叫你过去,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宋思年笑道:“天还没亮荀儿就出门了,和隔壁的许三郎一起去的,这两个孩子大概昨天晚上便约好了。你就放心吧,许三郎这小子精得很,有他在,荀儿吃不了亏的。再说,许家的总旗女婿不是也回来了吗,他也会关照荀儿他们的。”他看着芸娘仍是一副焦虑的模样,便安慰道:“芸娘,荀儿他长大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你怀里的小娃娃了。总该要让他出去见见风雨,磨练磨练,不让他吃点苦头,成天躲在妇人身后,将来怎么可能会有出息?”
此时,蔡氏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包点心,对李氏笑道:“李姐姐,这是我家老爷子托人从靖边城带回的点心。我们家文轩不爱吃这些甜食,我一个人也吃不完,这不,带给您尝尝。”
两个人又商量了半宿,最后,丁大山不顾宋芸娘的反对,忍痛拿走了田氏送的那一对银手镯,准备明日去村里的富户家里借马,到时候再带银两来赎回这两只手镯。
南北大街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石板路宽敞笔直,它和沿着城墙内侧的一圈宽敞的环城马道一起构成了张家堡内的主要军事通道,便于在危急时刻迅速地调动兵力,应战防御。南北大街的两端分别是南、北两个城门,北门基本上不开,唯一的通道是南门,又名永镇门。
钱夫人还未开口,王远却大喝一声:“好!这日子选得好!到时候,赶走了鞑子,就办你的喜事,咱们张家堡也好好热闹热闹,去去晦气。”
萧靖北大惊,快步向城门跑去,已听见王远在大喊:“快,关城门。”
这王远既不凶狠残暴,也不贪得无厌,有时心情好时甚至也会像今日这般开开恩,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个好官。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色,一看到美貌的女子便迈不开腿,想方设法收罗到家里来。家中已经有了四个如花似玉的妻妾,竟又纳了一个小妾。
宋芸娘忙敛容掩饰住自己的失态,拱手回礼,正待客气几句,却见走在前面的军士见萧家人掉队,正要折返过来催促,便示意萧家人快跟上队伍。
却听一声细细小小的声音问道:“娘,这位夫人不就是哥哥的母亲吗?哥哥说他母亲是最温柔善良的人,可是她为什么不让我们去看爹爹,还不让我们和爹爹住在一起?”却是妍姐儿一边拉着宋芸娘的裙角,一边小声问着。
桌子上昏暗的煤油灯发出一团蒙蒙的黄光,照着桌子上摆放的聘礼,宋芸娘看着这堆得高高的聘礼,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幸福的笑容。她怀着激动的、好奇的心情一一打开,只见都是一些上好的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和绸缎布匹,看样子应该是在靖边城买的,绝非张家堡杂货铺卖的简陋之物。
李氏连连点头称是,一行人又手忙脚乱地扶着宋芸娘上了马车,驶进了张家堡。
他每日早出晚归,日子过得简单而有规律,宋芸娘也是妇唱夫随。每日清晨,她随着萧靖北一起晨起练几下拳脚,忍着被萧靖北嘲笑和“揩油”的风险向他虚心请假一番。吃过早饭后,芸娘便带着钰哥儿去宋家,让钰哥儿跟着宋思年开蒙,自己则帮着宋思年将家里收拾一番。毕竟荀哥儿开年后已和许安文一同去了靖边城的书塾读书,柳大夫的房屋建好后,也和田氏一道搬了回去。宋芸娘每日回家看看,又让钰哥儿跟着宋思年读书,以免宋思年孤单。
被子也是准备好的嫁妆,被面上绣了百子图,这是张氏和田氏二人这些日子赶制出来的。大红的被面上精心绣制了好些个白白胖胖、憨态可掬的娃娃,代表着她们对芸娘的祝福和期望。
萧靖北也分了一些田地。他作为总旗,比一般的军户多分了三十亩地,一共分得了八十亩田地,旱田、水田各占一半。他分得的田地大多属于走了的那些富户们,而这些田地土壤肥沃,不用怎么费心伺弄,种出的粮食都会有不错的收成。
宋思年也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荀哥儿牢牢抱在怀里的一摞书,好奇地问:“你还为荀儿买了书吗?是不是都是医书?荀儿你现在看书要不要紧,头还疼不疼?”
丁大山却是很心急,满心可惜张家堡外那几十亩即将成熟的晚稻。他当年到了张家堡和田氏母子相聚后,柳大夫本来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带着他行医。只是这丁大山目不识丁,对各种药材也不懂得分辨,对看病一事更是没有天分。他除了有一把子力气,能吃苦、肯干活,便也不会干别的事情。因此,宋芸娘他们商量了一下,干脆将几家的田地都交给丁大山打理,由他负责雇人耕种。种田这件事倒是正中了他的长处,这几年他将几家的田地照料的极好,年年都有好的收成。
“姐姐,我也早好了”,荀哥笑嘻嘻地看着芸娘。小孩子恢复得快,荀哥在家休养了几天,便又养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白皙的脸上,双颊泛着健康的红晕,一双晶亮的眼睛宛若剔透的黑宝石,芸娘看着这样的荀哥,便觉得自己背上的伤也好了一大半。
他看着李氏疑惑的目光,忽又笑了,“对了,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们,这一年萧兄尽心守卫皇上,又助他复位,皇上已经将你们家原来的府邸赐给了他,不日只怕还要恢复爵位。现在皇上对当年的谋反案很是后悔,现在正命大理寺彻查此案,意在翻案啊。”
当今天子正值励精图治之际,早就对富泽的江南虎视眈眈,借着钦差大臣查案,便将江南官场进行了个大清洗,走了半辈子好运的宋思年也开始走霉运了,被一纸判决书送上了充军的路途。宋氏族人迅速将宋思年从族谱上除名,已是在商谈嫁娶细节、择日准备完婚的舅舅一家也急急退了亲事,和芸娘一家断了个干干净净。
随后,萧靖娴姿态从容优雅地起身,转身走向门口,去厢房换衣,宋芸娘也随她一道走出正屋。
许安慧自是不肯,“你这丫头,别老跟我提钱啊钱的。这几年你不知送了我多少面脂,若按五百文一盒的话,我也不知欠你多少钱了。我们之间,何必算得那么清楚。”
芸娘笑着婉拒了父亲,她蹲在地窖口,看着宋思年焦急的面孔,安慰道:“爹,我现在也是有军务在身的人了,怎能躲在家里。您放心,鞑子打了这么久都没什么事,此次有大雪相助,他们越发打不进来。”
厨房里,宋芸娘和田氏已经架好了桌椅板凳,摆放了碗筷。小小的方桌上,摆放了四菜一汤,刚刚烧好的野兔和山鸡放在正中间,色泽红亮,香味浓郁,令人食欲大开。
她到此时才突然发现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原来自己不仅仅是要嫁给萧靖北一个人,还是要嫁给他那一家子人,包括做钰哥儿的娘。她不愿深究是谁在钰哥儿小小的脑瓜里灌入了这样的想法,她知道这必定是萧家人中的一员,也说明萧家有人不欢迎自己。
刘大爷听闻此言,急忙出去找知情的村民询问,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回来了,还没有进门便在门外大声嚷着:“芸娘,好消息,好消息。我去打听过了,军队还驻扎在山下,听说还要清点缴获的贼赃,搜寻逃脱的土匪,可能还要驻留数日。你的熟人姓甚名谁,我去替你打听打听。”
想到这里,萧靖娴忙站起来笑道:“不如我和姨娘一起去吧,顺便看一看张婶婶。”
萧靖北微微笑了笑,“在这张家堡里,想找个不是军户的人家嫁也难啊。都像您这样想,那咱们军户都没有人愿意嫁了。”他在张家堡生活了数月,天天和一群军中男儿在一起,现在也完全融入了他们的队伍里,以一名军户自居。他见李氏面露不以为然之色,接着说:“徐文轩虽然是军户,但好在只是一人终生充军,听说,他的父母又在靖边城购置了住宅,还买了几个店铺做生意,若靖娴真能嫁入他家,倒真的是一个好归宿。”
宋思年吃力地拄着拐杖站起来,脸上带着浓浓的自责,“荀儿跟柳大夫一起出诊去了,让他跟着学学医术也好。”他叹了一口气,沮丧地说:“爹真是没有用,什么活儿都干不了,都快成了吃闲饭的了。芸娘,这些日子真是苦了你了。”见芸娘一改往日的轻松笑颜,而是面色沉重,心事重重,又小心问道:“刚才钱夫人叫你过去,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宋思年笑道:“天还没亮荀儿就出门了,和隔壁的许三郎一起去的,这两个孩子大概昨天晚上便约好了。你就放心吧,许三郎这小子精得很,有他在,荀儿吃不了亏的。再说,许家的总旗女婿不是也回来了吗,他也会关照荀儿他们的。”他看着芸娘仍是一副焦虑的模样,便安慰道:“芸娘,荀儿他长大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你怀里的小娃娃了。总该要让他出去见见风雨,磨练磨练,不让他吃点苦头,成天躲在妇人身后,将来怎么可能会有出息?”
此时,蔡氏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包点心,对李氏笑道:“李姐姐,这是我家老爷子托人从靖边城带回的点心。我们家文轩不爱吃这些甜食,我一个人也吃不完,这不,带给您尝尝。”
两个人又商量了半宿,最后,丁大山不顾宋芸娘的反对,忍痛拿走了田氏送的那一对银手镯,准备明日去村里的富户家里借马,到时候再带银两来赎回这两只手镯。
南北大街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石板路宽敞笔直,它和沿着城墙内侧的一圈宽敞的环城马道一起构成了张家堡内的主要军事通道,便于在危急时刻迅速地调动兵力,应战防御。南北大街的两端分别是南、北两个城门,北门基本上不开,唯一的通道是南门,又名永镇门。
钱夫人还未开口,王远却大喝一声:“好!这日子选得好!到时候,赶走了鞑子,就办你的喜事,咱们张家堡也好好热闹热闹,去去晦气。”
萧靖北大惊,快步向城门跑去,已听见王远在大喊:“快,关城门。”
这王远既不凶狠残暴,也不贪得无厌,有时心情好时甚至也会像今日这般开开恩,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个好官。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色,一看到美貌的女子便迈不开腿,想方设法收罗到家里来。家中已经有了四个如花似玉的妻妾,竟又纳了一个小妾。
宋芸娘忙敛容掩饰住自己的失态,拱手回礼,正待客气几句,却见走在前面的军士见萧家人掉队,正要折返过来催促,便示意萧家人快跟上队伍。
却听一声细细小小的声音问道:“娘,这位夫人不就是哥哥的母亲吗?哥哥说他母亲是最温柔善良的人,可是她为什么不让我们去看爹爹,还不让我们和爹爹住在一起?”却是妍姐儿一边拉着宋芸娘的裙角,一边小声问着。
桌子上昏暗的煤油灯发出一团蒙蒙的黄光,照着桌子上摆放的聘礼,宋芸娘看着这堆得高高的聘礼,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幸福的笑容。她怀着激动的、好奇的心情一一打开,只见都是一些上好的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和绸缎布匹,看样子应该是在靖边城买的,绝非张家堡杂货铺卖的简陋之物。
李氏连连点头称是,一行人又手忙脚乱地扶着宋芸娘上了马车,驶进了张家堡。
他每日早出晚归,日子过得简单而有规律,宋芸娘也是妇唱夫随。每日清晨,她随着萧靖北一起晨起练几下拳脚,忍着被萧靖北嘲笑和“揩油”的风险向他虚心请假一番。吃过早饭后,芸娘便带着钰哥儿去宋家,让钰哥儿跟着宋思年开蒙,自己则帮着宋思年将家里收拾一番。毕竟荀哥儿开年后已和许安文一同去了靖边城的书塾读书,柳大夫的房屋建好后,也和田氏一道搬了回去。宋芸娘每日回家看看,又让钰哥儿跟着宋思年读书,以免宋思年孤单。
被子也是准备好的嫁妆,被面上绣了百子图,这是张氏和田氏二人这些日子赶制出来的。大红的被面上精心绣制了好些个白白胖胖、憨态可掬的娃娃,代表着她们对芸娘的祝福和期望。
萧靖北也分了一些田地。他作为总旗,比一般的军户多分了三十亩地,一共分得了八十亩田地,旱田、水田各占一半。他分得的田地大多属于走了的那些富户们,而这些田地土壤肥沃,不用怎么费心伺弄,种出的粮食都会有不错的收成。
宋思年也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荀哥儿牢牢抱在怀里的一摞书,好奇地问:“你还为荀儿买了书吗?是不是都是医书?荀儿你现在看书要不要紧,头还疼不疼?”
丁大山却是很心急,满心可惜张家堡外那几十亩即将成熟的晚稻。他当年到了张家堡和田氏母子相聚后,柳大夫本来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带着他行医。只是这丁大山目不识丁,对各种药材也不懂得分辨,对看病一事更是没有天分。他除了有一把子力气,能吃苦、肯干活,便也不会干别的事情。因此,宋芸娘他们商量了一下,干脆将几家的田地都交给丁大山打理,由他负责雇人耕种。种田这件事倒是正中了他的长处,这几年他将几家的田地照料的极好,年年都有好的收成。
“姐姐,我也早好了”,荀哥笑嘻嘻地看着芸娘。小孩子恢复得快,荀哥在家休养了几天,便又养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白皙的脸上,双颊泛着健康的红晕,一双晶亮的眼睛宛若剔透的黑宝石,芸娘看着这样的荀哥,便觉得自己背上的伤也好了一大半。
他看着李氏疑惑的目光,忽又笑了,“对了,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们,这一年萧兄尽心守卫皇上,又助他复位,皇上已经将你们家原来的府邸赐给了他,不日只怕还要恢复爵位。现在皇上对当年的谋反案很是后悔,现在正命大理寺彻查此案,意在翻案啊。”
当今天子正值励精图治之际,早就对富泽的江南虎视眈眈,借着钦差大臣查案,便将江南官场进行了个大清洗,走了半辈子好运的宋思年也开始走霉运了,被一纸判决书送上了充军的路途。宋氏族人迅速将宋思年从族谱上除名,已是在商谈嫁娶细节、择日准备完婚的舅舅一家也急急退了亲事,和芸娘一家断了个干干净净。
随后,萧靖娴姿态从容优雅地起身,转身走向门口,去厢房换衣,宋芸娘也随她一道走出正屋。